文摘精选《“悬浮”社会》

当今世界,很多人仿佛陷入飞速流转的旋涡,马不停蹄地从一个点奔向另一个点,奔跑的过程中也带着对生活的期待和不安。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悬浮状态。

早发早移群体的目标,是逃离现在不满意的东西。但是他们对于奔向哪里、对什么东西满意并不清楚。

如果永远处在一种否定的状况下,去定义自己行为的意义,那就必然永远处在焦虑中。辛勤工作是为了发,发是为了离开,为了移。所以这一切的逻辑链条,都是否定性的。我把这个状态叫作悬浮,它是今天中国社会非常普遍的一种心态。

我最早意识到悬浮这个概念,是1994年在珠江三角洲做农民工调查时。当时我发现一个现象:农民工很少在一个工厂打工超过一年。他们不断跳槽的原因让我非常惊讶:有人是跟工头有矛盾;有人是和同宿舍的工友吵架了;有人感到工作单调枯燥,就想通过跳槽来解决问题。

但这样做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本身,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坐下来想一想,怎么改善和宿舍内部的工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不跟其他工友商量一下,怎么跟工头更好地沟通?

他们的回答是,那样可能会浪费时间。与其花时间和精力去面对这些问题,还不如赶快跳槽,尽量多、尽量快地攒钱。攒够了钱,就再也不用做农民工了。

但是绝大部分农民工,这么多年下来,其实还是在做农民工,做了二三十年,一直到做不下去为止。

所以所谓的早发早移虽然不能说是自欺欺人,但也只是一个非常大的假设。我脑子里当时想到的意象就是悬浮:大家都在高速地流动,非常努力地工作,但并不是因为喜欢这份工作,而正是因为不喜欢甚至痛恨这份工作。

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是,他们失去了耐心和意志,来直接面对当时那个很具体的问题。他们要做出的选择不是改变,而是赶快逃离,逃离那个具体的场景,然后想象着哪一天可以彻底逃离那种身份。

悬浮一个本质的特征,就是对当下的一种悬置。人不直接面对当下,总是想要迈向未来,而当下,不过是他迈向未来的一个台阶。所以越快跨越过当下,越好。

如果你想停下来反思当下,却又觉得这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成为让自己苦恼的事情,所以一个明智的选择是,只顾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它解释了一个中国社会总体比较有意思,却也令人疑惑、令人担忧的现象:我们的经济增长非常快,每个人好像都充满了能量,大家工作非常辛苦,但是社会的变化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快。

这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是认真想一下,我们社会的生活方式似乎变化很快,社会组织似乎变化很快,这些是由什么推进的?基本上是因为技术变迁。这个变化过程其实很难预测,是一个比较随机的过程。

我们社会生活的变化,其实越来越被这个外在的、物质技术的变化推动,而社会本身不再成为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的推动力。

这个悬浮状态,解释了为什么一方面每个人会有那么强大的经济能动力,但另一方面,在集体上,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公共组织方式,很少有反思。很多人抱怨不合理,却觉得停下来做过多的反思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赶快在既定的条件下积累更多的资源,然后往前冲。

一个具体化的悬浮状态是,要逃离,但是不知道去哪里。去了之后,还是悬在空中,在社会意义上落在迁入地,但没有在生命意义上嵌入流出地。

悬浮的状态具有全球性,特别是城市中产群体。中国的低收入人群,也面临着高度悬浮的心态,原因可能要回到改革开放的特殊历程中寻找。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意味着每个人所占有的资源,基本上是比较平等的,同时也意味着每个人在思想意识上有很强烈的平等主义诉求。然后,开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

1992年之后,私有化的进程更加深入了。这意味着把10亿拥有相似资源的人,同时推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竞争中。这么多人要同时捞到第一桶金,同时完成原始积累,因此大家都害怕会落在后头。

在这种情况下,停下来确实有点儿傻,大家都要一起往前冲。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般地快。

所以,悬浮的状态也让我们反思平等和不平等之间的辩证关系。起初的平等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但当它突然转化为市场经济,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没有相应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作为依托时,大家都觉得必须通过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基本的资源,才能保证有一个体面的生活。原来的那种平等,也会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从个体上讲,或许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可以慢下来,多思考当下,想一想今天做的事情本身有什么意义。如果不从此刻开始的话,可能永远到达不了彼岸。从更宏观的制度设计上看,一个更加安全、有保障的社会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使大家能够慢下来,更加从容地体会生活。

悬浮,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去反思今天的生活状态,从而考虑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0366.html

相关推荐

文摘精选《冬山未睡》

人们常说,冬山如睡。冬天的山沉静无言,平稳缄默,如同睡着了一样。其实,冬山从不曾陷入睡眠,它只是换上更冷峻、更深沉的姿态,如同罗丹的雕塑《思想者》,神态凝重,似在冷静而深刻地审视世界。这样的时候,我喜..

文摘精选 2025-08-03

文摘精选《无声的语言》

我上初中时,这个现象毫无预兆地出现了。老师让我朗读课文,莫名其妙地,我被一股突如其来的恐惧压倒。我站起来跑出了教室。我察觉到,老师和同学们都瞪大眼睛看着我跑出教室。后来,我试图以我要上厕所来解释自己的..

文摘精选 2025-08-03

文摘精选《山青则水清》

文摘精选《山青则水清》

山青则水清山惟静,水惟动,然静能制动,故山青则水亦清,山黄则水亦黄。是以江南之地,多青山亦多绿水;中原之地,山多黄荒,是以水亦黄浊。谚云:圣人出,黄河清。然则多植树则山青,山青则水清,是知多植树者即为..

文摘精选 2025-08-03

文摘精选《大学的使命》

诚然,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份工作,但是每个人都更需要懂得生活。既然我们可以从实用主义角度去计算上大学的回报是什么,那么我们为何不可以去计算为人父母的回报,与自己的密友共度时光的回报,享受音乐的回报,以及阅..

文摘精选 2025-08-03

文摘精选《抄诗》

从2013年9月9日这一天起,抄诗被正式列入我的日课。我每天早上醒来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晚上睡觉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抄诗。要是哪天不抄诗,我就会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10年。在微博时代,..

文摘精选 2025-08-02

文摘精选《那些年的童年记忆:课间10分钟》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收录了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散学归来早,意思是放学很早。究竟有多早?诗人没说。与其同一时代的另一位..

文摘精选 2025-08-02

文摘精选《小菜场与大菜台》

上海话里有一些表述特别有趣,比如买菜要去的地方,叫作小菜场;而家里吃饭的桌子,若是西式的,就叫作大菜台。我家的大菜台至今留在我北京的家中。之前爸爸说,奶奶去世后留下了一堆东西,如果没有特别需要的,他就..

文摘精选 2025-08-02

文摘精选《窗台上的花布帘》

我小时候,窗帘不是每户人家都有的东西,那种有固定横杆、挂钩,布面有规律重复的抓褶,在底部车一段布反折作为垂坠重量的典型的窗帘,在外公家、同学小稚家和妈妈那个患乳腺癌的好朋友家都没有。很多人家会在窗户顶..

文摘精选 2025-08-02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