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父亲是在九十六岁寿诞不久,仙逝离开我们的。大嫂说,是父亲吃过晚饭,回房间要去眯上一会时,就驾鹤东去了。就在那三,四天前,我曾去看望过他。那时,他老人家依然是头脑清晰,口齿清楚地给我叙说着往事,说到兴处时,还不由地笑出声来。父亲出生于清末,江南杭城商户人家。自幼读私塾,念四书、五经。受孔孟之道的启蒙教育,少年时,家境没落,十二,三岁去做了学徒,一生经历了辛亥变革,军阀乱世,抗战逃难,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公私合营,三反、五反,大跃进***运动,于***前夕圆满退休。从此,又度过了三十多年平静的生活。每当他说起坎坷,艰辛经历和退休后的生活时,总是不住地说:还是***领导的新社会好呀!

父亲中等个头,清瘦身材,一生走过许多码头,饱经世道的沧桑,但有两个生活习惯始终没变,一是讲话口音不变,不管是与谁交谈,总是不紧不慢地讲一口地道的杭州话,二是饮食习惯不变,一天三餐食米。讲话,做事中规中矩,行走也是稳步而行。很少见到他慌慌张张和快步奔跑,吃饭时,不轮好、差,都不暴饮暴食,每餐都是只食一小碗米饭,我们有时会给他多盛一些,他都会让拨回锅里,老人家从不浪费,每次都要把碗里的米吃的干干净净,偶尔有掉在桌上的米粒,也要用筷子夹回到碗里,老年时,他手柱个拐杖,遇人都很客气,礼貌,主动让行。对小朋友称呼为小妹妹、小哥哥、对年长些的则称呼大姐、大哥。他面色红润,童发鹤颜、性格开朗,很是健谈。直到离世前都是思维敏捷、精神焕发。

父亲对我子女的管教是非常严格的,哥哥、姐姐们常常会因一点点小事被父亲训斥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对我的不是也是从不放过,先是不停地说教,严重时还要用鸡毛掸子以此训诫。母亲对我是很是袒护,经常都是在母亲的庇护之下,父亲对我是无可奈何地甩手而去。我是对父亲的训教及惧怕又厌烦。

父亲虽只是读了几年私塾,确熟读四书五经。对孔孟之道德的经典名言熟背如流,常常针对我的的不是,灵活运用孔,孟圣人的训教对我训导。不管我愿不愿听,他会一直说下去,我为了尽快地离开,不管心中再窝火,也只能不住地诺诺点头。

那时,我对父亲的说教,既心不服,口也不服。有时也会与他争辩起来,事过数十年后,自己也年过花甲。回头再看,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言许多许多都是依照父亲当年所训教而行之的,也会常常不由地,说着他几十年前训教我时说的那些话。父亲在生活小事上对我们要求很严,站要有站像,坐要有坐像,吃要有吃相,连手拿碗筷也是要有模有样。父亲常说的一句话:一言兴,一言败。说话要怎样说为好了,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了等等。可是对子女的个人大事上却管的很松,从不过问与干涉,都让我们自己去处理和决定。按他的话就是,小事你能做好,大事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决定,凡事都要自己靠自己。一次,父亲看到我借邻家一个水桶去水管挑水,得知家里有一只水桶漏水了,就说:你先提回一桶水用,修好了那只桶,再去挑水了自己能解决的事情,就不要去麻烦人家,更不要去求别人了。世上大大小小的人情债都是要还的。人情是个债,要拿铺盖卖。

父亲得知我在回杭州火车上,偶遇一位苏州的年青人,与他同行去了苏州,并受到他与他家人热情款待后要求我:受人点滴之恩,应以涌泉相报,写信请他方便时一定要来家中做客,并要准备礼物相赠。

少年时期我常随父亲回杭城省亲,父亲都要带我去各位亲戚家中拜访,每次都要准备一些礼物,并都要以我的名义送与。父亲说:这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铺路,后人行。做人做事,都是这样,不要临时抱佛脚,更不要过河拆桥。一次,在杭城,父亲找遍了老城区的几条街道,要找他少年时,他吃过一次饭的菜馆,要点曾经吃过的一道菜肴。当时我很不耐烦,也很不理解,当用餐的时候,他才告诉我,这家菜馆是他的父亲带他来过一次,是吃的这道菜。这次他也带我来这家菜馆,还是吃这道菜。人这一辈子,很多事情可能也就只有一次。、

父亲是个能工巧匠,家里修修补补的活都会自己干,而且,做得很好。父亲爱好广泛,还喜好种花,养金鱼。从小教我读棋谱,常与我下象棋。自己还动手做过一架扬琴,虽然,扬琴的音节只有两个八度半,但琴声还是非常清脆、优美。做的一对琴竹非常漂亮,琴竹把上还雕刻的竹子图案。他还常弹奏一首乐曲,说是江南丝竹三六。那时,常看到他在院落里运动身体,我觉是他是自己在瞎比划了,现在想起,他练习的应该是华佗五禽戏吧。有时,兴致来了,他会靠在竹椅上,左手拍着椅把,一板一眼,有声有色地唱上一段马连良的京剧空城计了。

父亲饮食起居非常有规律,不抽烟,不凶酒,不打牌。在我的记忆里,从没有见过他因感冒发烧,到医院里挂针和生病住院。他要是觉得身体有点不适。就找张白纸用毛笔写出几样中草药,让我下班带回来熬熬喝了就好了。

父亲非常好动,总是要拄个拐棍到处走,一次,闲步走到北大街,有点累了,想乘公交车返回,上不去车了,不慎摔倒,头上流了血。公交司机和路边的群众,忙把他送到了附近的中心医院,等我和大哥赶到医院时,他已经在病床上坐不住了,急着要回家。晃着手对我们说:是我,是我自己摔的,快送我回家了。

有一次,我对父亲的孔,孟之训教,很不服气,一时兴起,就用一些批孔文章上看到的词句,对父亲的训教进行了辩驳,几句话把父亲顶的回不过神了,气得他连说孺子不可教。伸手指着我说:明天,明天我找你的领导去。

几天后,厂政工处办公室打电话来说,贾***找你去,我心里忐忑不安地敲开贾***的办公室,贾***一见我,哈哈地笑了起来,你这个小子,怎么把老爷子惹了。一大早就来告你的状,让我好好地管教管教你哈哈哈。父亲真来告状了。坐下,坐下,贾***手指着我说:你呀,你呀,***闹***几十年推翻了封建主义的大山,就凭你的几句话,就能把封建主义思想给铲除了吗?。从今天起,回去不管老爷子说什么,你都不许回嘴,更不要反驳了。老人家了,由他去吧。下回老爷子要是再来告你的状,我就把你调到锅炉房烧锅炉去,哈哈哈。

记得,在我将要离开家,走向社会的时候。去向父亲告别,父亲自言自语:我这一辈子,蒙受过不少的欺骗,也受过不少的怨气和欺负,但是,我还活着,他们却已经没有了。

父亲是儿子天生的老师,尽管儿子当年很调皮,常常惹老人生气,但是父亲的为人、言行、品德、学识还是无时不刻地在影响和感染着他的儿女,父亲在天有灵,如能知道他的儿子在深深地怀念和感恩着他,人之初的教诲和父爱时,也会原谅儿子当年的无知与不孝。

感恩父亲!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498.html

相关推荐

和父亲谈母亲

和父亲谈母亲

和父亲谈母亲 获花雨纷纷落下不知道别人是否也和我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形成了对于父母的相对稳定的看法。父亲就是家里为我们树立的榜样。父亲小时候帮祖母烧火,火都灭了,他还在看书;镇里四月初一有大集,祖..

亲情文章 2025-07-15

父亲的沉默

《父亲的沉默》文/雪舞晨蕊——题记在我抬头看天的时候,瞬间浅蓝浅蓝。昨日,与父亲攀谈。我问他:爸,你有压力吗?他回答:“没有”。我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那你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他答:你和你弟弟..

情感美文 2025-07-14

父亲的柿子园

父亲的柿子园

文 /刘松刚最近一直没听到父亲的消息,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每年这个时候父亲都会打电话让我和弟弟回老家摘柿子吃,言外之意也是让我们回去帮他摘柿子。八年前,父亲退休在家无聊得像个无头苍蝇,整天坐立不安;整天抱..

亲情文章 2025-07-14

种春风的父亲

种春风的父亲

父亲是个固执的人。小时候,我经常跟着父亲去菜地。父亲种土豆很有耐心,地一锄头一锄头地深锄,草一棵一棵地铲除。土豆下坑后,他还会用手把泥土掰松软,轻轻覆盖在上面。这样的节奏,我自然是不屑的。这个时节,很..

亲情文章 2025-07-11

父亲的水稻

父亲的水稻

那年秋天,要田最果断的是父亲。父亲拒绝进城,绷起额上的青筋,找到说话算数的队长,要了地,还要了田。从父亲精心建造的房子出来,经过枝上发叶的槐树,经过一条细又长的小路,就是父亲的田了。父亲要到了田,就撒..

亲情文章 2025-07-08

父亲二三事

父亲二三事

父亲名叫赵明珠,是家中的长子,出生在邢台县明水村。那是一个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偏僻小村。父亲善良忠厚又平易近人,在村里口碑很好,大家有事都愿意给他说,他也主动为大家解难。“有饭要给穷人吃,有衣要给穷人穿。..

亲情文章 2025-07-08

父亲心中的玫瑰

父亲心中的玫瑰

张爱玲说,每个男人的生命里都有两朵玫瑰,一朵红玫瑰,一朵白玫瑰。父亲也一样,不同的是,父亲的这两朵玫瑰没有红白之分,有的只是同样的恒久弥香,对父亲来说,她们既是心口的那颗朱砂,又是床前的一地月光。已经..

亲情文章 2025-07-07

父亲的金竹笔

父亲的金竹笔

父亲有一支毛笔,可他总是不让碰。有一天,我实在按耐不住我那颗好奇的心,悄悄地走进父亲的房间,刚刚要拿到笔时,父亲的声音便在这个狭小的房间里响了起来:“虹儿,你要干嘛?”“不就是一支笔吗,为什么你每次都..

亲情文章 2025-07-06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