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精选《寻找芦苇》

重来祁村,正当立秋的黄昏。

一进祁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芦苇地。这是一个离我的村庄后村仅七八里地远,同属一座山系,只有七八百人的小山村。它与我的村庄背靠背,我们在大山之阳,祁村在大山之阴。

和所有村寨一样,坡场相连的山腰山脚,树林掩映的半路上,潺潺流淌的山泉清冽甘甜,供路人解渴,夏天还摆有荞粉面皮摊。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的屋檐下、场院里都堆放着成卷成卷的苇席、成捆成捆的苇秆。祁村盛产芦苇,最出名的手工艺就是编苇席,就连打麦场上也摆放着几轮石碾子,人们挈妇将雏,正忙着破篾子、碾篾条、编席子。

草本芦苇,本是古代《诗经》里苍苍的蒹葭,属于禾本科芦苇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本应生于江河湖泽,但在成县,芦苇或生于池塘,或长在沟渠,或依于沿岸,或附于低洼草滩。

在山的角落,若不是汛期雨季,水是稀罕物。少年时期,顽皮的我们走遍沟沟岔岔,试图寻找一条水流汹涌的像样的河,但愿望最终落空,我们没有找到一片能呈现芦苇倒影的水泽。

祁村之所以有大片大片的湿地,又天然生长着茂盛的芦苇,可能由于大量山林涵养的旺盛水源汇聚在这里,形成丰沛的地下水,从而滋养着丛生的芦苇,水生根,根发根,蔓延生长。

对漫山遍野旱渴的黄土地而言,一垄垄芦苇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芦苇林,宛如旷野上的一片片绿洲,栖息着麻雀、野鸡、蟋蟀、蚂蚱万物有灵且美。

芦苇留给我们的生活记忆,除了用来编席织帘、做风筝,每年包粽子必备的粽叶也采自祁村到羽子川一带的芦苇,这是成县最茂密的芦苇荡了。

芒种至夏至的十多天里,熙熙攘攘的小镇集市上,集中大量收购这种叶舌肥宽、清香翠绿的芦苇叶,连夜整车发往外地。

普通而野生的苇草全身是宝,这种于湿地中密密麻麻生长的草本植物,个头高比玉米,花穗如絮,从春天萌芽抽节,到夏天叶茂成林,到秋天芦花满天,再到冬天苇秆收获,一年四季都聚集着麻雀。

走访席地而坐编晒席、编炕席的老手艺人,他们用木柴架火,煨上陶罐,煮着清茶,蓝烟随风飘散在场院里、屋檐下,袅袅升腾的烟火气,吸引着成群结队的城里人和摄影艺术家慕名前来游玩、观赏和采风,络绎不绝。

往日的生活,在岁月的推移和农事的消磨中,化身迷人的风景。

我们边走边看,搜肠刮肚又绞尽脑汁地回想着花草田禾的名字,一抬脚就走到了村西头,一群叔婶正坐在土地庙旁的树林里纳凉。

多少年来,不管生活怎么变迁,乡亲们农闲的聚会方式依旧,唠家常的地方依旧,大家随意坐在一块石头或一个土坎上,不用排序,无须站队,谁想坐哪里就坐哪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用深思熟虑,可以说哪一块坡上的玉米先成熟,可以说谁家要拆瓦房盖楼房,可以胡扯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话,可以谈论着悲欢离合、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可以相约去赶酒席和大集,可以奔庙会去看戏,可以推着孙子的婴儿车满村游走,也可以端一碗饭串几家门

即使村里的人走了一茬又一茬,新媳妇迎进一门又一门,庄稼收种了一季又一季,茶余饭后大家自发集结的地方,还是这人来人往的村头。他们从年幼时在这里玩耍,到年老后坐在这里消磨时光,即使牙掉了,耳聋了,身体缩了,饭量变小了,这些饱经风霜、本分寡言的篾匠的后代依然相聚于此。

我们回到这里时,叔婶们的目光齐刷刷投向我们,充满慈爱。我们永远是芦苇荡里的一员,可随着读书求学,从幼苗长到茁壮后,又注定得离开这片乡土。

山河入秋,芦叶将在秋风中苍黄。我剥开一株芦苇,空心的芦茎上敷着一层白色的薄膜,它可以当笛子和唢呐的音膜。人间最美妙的乐声,全靠这层芦苇内壁的葭莩跟随气流振动。走在山村外,迎面吹来飘过芦苇荡的微风,我情不自禁踏入收割完小麦后泥土被耕耘翻熟的土地,绵绵的黄土淹过脚面,等待白露过后野菊花像灯带开遍地坎的时候,种下来年的小麦。

放眼望去,野生的芦苇荡一望无垠。一座远离村庄的瓦屋旁,一棵高大的老辣子树上野藤缠绕树干,树叶在阳光下熠熠闪烁。

我拿出手机,对着无人的野径,拍摄远山群峦,拍摄羊肠山路上贩芦苇回村的收苇人,记录烈日下在农田里耕作的农人他戴着草帽,听着秦腔,毫不停歇地挥舞着锄头,似乎全然不知自己已汗流浃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啥时候都不会对别人诉说他的疲惫。不向生活叫苦,就是他的体面。

我缓慢地走近坡腰的桔梗地,盛开的花儿在风中荡漾成一片紫色的海。我轻抚过蒿草中的野棉花、眼睛草,摘下土坎上熟得通红的覆盆子,然后对着一个个梯田塄坎上用芦苇秆扎绑的稻草人深深致谢,把亲亲的黄土地和绿油油的山野,还有飞翔的鸟群与草丛中的虫儿,全部装进我离乡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心里。

徐徐山风轻轻吹过黄土地上的芦苇荡,沙沙的声响似它们倾诉衷肠。在树林里的土路上担水的男孩已经挺起了脊梁,两桶泉水被他稳稳挑在肩上,脚步稳当,夕阳从他的后背映照到脸庞。

黄昏将近,晚风呼唤着,已经明显有了些许凉意,三伏天栽种的荏子已经换苗成活,感阴而鸣的蝉儿降低了声调,嘶哑而经久地聒噪着,像在报讯,像在传颂,像在庆祝,声音回荡在山村上空。

此时此刻,我想起帕斯卡的观点: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因为思考而通向无穷。他对人和芦苇的哲学阐释,正如故乡人对命运的理解:山穷水尽的地方,只有人低头弯腰耕耘,在泥土里打滚,生活才会更加热乎。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3361.html

相关推荐

文摘精选《“神后期”,来一百条“鸡腿”》

自从发现后期制作这条拉粉捷径,各家综艺节目纷纷姿势翻新。贴合热点、大片式场景、中英文东北话乱炖,在严肃的辩论节目中运用无厘头配音、热血漫画和鬼畜剪辑等后期手法,使近期热播的《奇葩说》后期成功强化了节目..

文摘精选 2025-11-14

文摘精选《挑男人如挑车》

以前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现在可以类比一下男人如车。5万元以下的微型车,是入门级,价格亲民,模样朴实。缺点也很明显,空间狭小,性能一般。有时候到了势利的地盘,还上不了高架、上不了高速。微型车好比最..

文摘精选 2025-11-14

文摘精选《男人、女人对爱情的回味》

文摘精选《男人、女人对爱情的回味》

男人对爱情的回味初相识:她真美,如同天使。恋爱时: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姑娘,我一定要娶她!结婚一年:我媳妇还不错,算是贤内助,只是有些小毛病,偶尔也耍耍脾气。结婚五年:她变得越来越俗不可耐,越来越蛮不讲理..

文摘精选 2025-11-14

文摘精选《你为什么不可以当黑羊》

如果大家都是白羊,你敢当黑羊吗?从小,在诸多女生中,我一直是只黑羊,也因此而困扰许久。你知道,很多人想改变黑羊!都跟别人不一样的指责,是我小时候不能够承受之重。人家都要怎样是我最常被要求的开头语。活到..

文摘精选 2025-11-14

文摘精选《严格,成就别具一格的自己》

我一直认为,人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严格了,你才能保证你的品格,才能最终别具一格。说实话,任何人都不想走别人的老路,都想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你问下自己,你想成为某某人的翻..

文摘精选 2025-11-13

文摘精选《看得见,摁得住,拿得起》

我们经常讲情商,那它到底是啥?有位朋友这样解释:其实就是三件事,叫看得见,摁得住,拿得起。比如对自己来说,看得见,就是能够觉察自己的情绪;摁得住就是能管理自己的情绪;拿得起,就是能够激励自己的情绪。当..

文摘精选 2025-11-13

文摘精选《在失败中选拔人才》

一些求贤若渴的企业家陷入了一个常识性的误区,就是只把成功者视为人才。他们没有意识到,在众多的失败者中间,存在着一个更为巨大的人才宝库。MBA教科书上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某公司部门副经理在一个交易中因失误损..

文摘精选 2025-11-13

文摘精选《纵然人生再苦,也别成为失乐人》

看过方慧的一篇小说《失乐人》,讲述了一个女孩因为同胞姐妹的去世,强迫自己长时间沉浸在痛苦里,每当快乐探头探脑,就会因汹涌而至的愧疚饱受折磨。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太大了,了解失乐人这个概念后,脑海中忽然浮..

文摘精选 2025-11-13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