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衙门的“爷们”》

权力排名学

古时候衙门就是由一大帮爷们构成的。以县衙门为例:正印官知县,一县最高行政***,被老百姓尊称为太爷;朝廷还给州县配备了若干佐贰官,作为县太爷副手的县丞,秩八品,是第二把手;分管粮马或治安的主簿是第三把手;分管一县治安的典史是第四把手。

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是进入行政序列的朝廷命官,具有正式的国家干部身份。除此之外,衙门还有一帮人物,并非国家干部,却也绝对称得上爷。

首先是幕友,俗称师爷,与知县大人以宾主相称。知县雇用的长随、家丁,即官之仆役,地位虽卑,但仆以主贵,也被称为二爷,有的衙门,二爷还有跟班随从,即三爷。此外,衙门里的舅爷、姑爷、少爷等也被称为三爷,他们都是官员的远亲近戚乃至干亲熟人,都可以归入官亲之列。以上三类爷们(师爷、二爷、官亲),大致属于前人所说的无官之责,有官之权的隐权力者。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是,作为隐权力者的三类爷们,与具有正式官员身份的佐贰老爷相比,谁的权力更大?

先来转述一段《官场现形记》的故事:

湖北武昌有一座龙华寺,合城文武官员空闲时都来捐献香油钱。寺里方丈只管清修,不问别事,执事的另有知客僧,专管应酬客人及同各衙门来往。寺里一个法号善哉的和尚非常有人缘,当知客僧不上一年,凡是湖北省里的贵官显宦、豪贾富商,没有一个不认得的。

有一次,善哉和尚搞了个超大型的水陆道场兼募捐仪式,广发请帖,邀请达官贵人参加这次水陆功德。善哉和尚竭力张罗,男客席位分上、中、下三等:上等是提、镇、司、道以及督、抚衙门的幕友、官亲;二等是实缺、候补府班以下人员至首县止,同些阔佬商家;三等乃是候补州、县,以及佐贰各官,同寻常买卖人等。

这三等席位是根据什么标准进行排次的呢?第一,肯定不是全然按照来宾的官职高低来排序,因为督抚衙门的幕友、官亲并不具备领导身份,却能列席VIP,那些洋行买办、钱庄汇票的老板们也不是官员,但席位却在州县领导之上。第二,也不是完全按照来宾的财产额排名,因为洋行买办、钱庄汇票的老板们显然财大气粗,却没有资格进入VIP席。

如果引入隐权力的参考系数,我们一定会恍然大悟:善哉和尚原来是根据来宾所拥有的实际权力来决定待遇的。提督、镇总兵、布政使、按察使、道员都是地方高层领导,正式权力很大,是当然的VIP;督抚衙门的幕友与官亲,虽不是国家干部,但与省领导关系非同一般,隐权力不容小瞧,所以也坐了上席;由于晚清之时,商人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显着,因而那些商界的阔佬也能享受到与中层领导同等的招待。而坐在三等席位的佐贰各官,虽说也是戴官帽、着官服的,看起来似乎风光体面,实际上却有职无权,权力完全被正印官架空,难怪他们被安排到最下等的席次,同寻常买卖人一般待遇。

从知客僧善哉的权力排名学,我们可以得出前述问题的答案了衙门中的师爷与官亲,远比那些具有正式官员身份的佐贰老爷更有权力、更受尊敬。

戒用官亲?

衙门的官亲非常容易从关系网络中获得隐权力,一旦他们滥用这种权力,惹出祸端,本官往往难以收拾,清代不少官员对此都深有体会,官场阅历丰富的张集馨认为:官亲犯事不能惩办,非如家人(指家丁、长随)可以驱逐而严治之。

所以,清代官场上有一句谚语:莫用三爷,废职亡家。此处的三爷就是指官亲。一些有见识的官员也提倡至亲不可用事,曾做过知县的清代能吏李平书还贴出公文告示:随任之官亲,襄理家务,于公事绝无相干。一切词讼案件,概由本县亲自主裁,旁人不能稍参末议。如有不法之徒,遇案造谣,谓某官亲可托关说,则造谣之人,立时拿送到县。

这种戒用官亲的思路,与帝国相承已久的流官(异地为官)、回避制度以及批判任人唯亲的政治哲学是基于同样逻辑之上的,其逻辑出发点是:官场上的熟人关系无可避免地会结成隐权力网络,对朝廷的正式权力体系造成破坏;为了防止隐权力网络的出现,必须将官员隔离在熟人关系之外。

事实上,虽说官谚有云莫用三爷,废职亡家,但要做到戒用官亲,简直是不可能的,朝廷为州县配备了一套佐贰班子,衙门又有一大帮书吏衙役办事,但州县长官总是带着自己熟悉、信任的师爷、长随赴任,并将他们安排到重要的权力环节中。这个州县长官的私人班底,宽泛点儿理解,也可以说是官亲。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州县长官这么做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委派熟悉、信任的人去办差,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权力落到实处。但是,由于帝国官场上的权力呈现出弥漫状态,而不是严格控制在正式管道内,越接近权力中心的人,不管他是不是获任正式职务,越能用锅碗瓢盆捞到不受约束的权力,于是隐权力泛滥成灾。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3209.html

相关推荐

历史故事《古人怎么取暖》

历史故事《古人怎么取暖》

800年前的冬天,比现在要冷一些。公元1258年1月13日,乃是南宋宝祐六年的农历十二月。这一天,西湖结冰了。西湖不常结冰的2008年那场大雪,西湖也只是局部结了些冰。再往前数,1977年、1930年西湖也结过冰,据说有人..

历史故事 2025-04-29

历史故事《特殊情书》

明朝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面生活了五个月。在这期间,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

历史故事 2025-04-28

历史故事《林语堂的善意回避》

1928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了一套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开明英文读本》,编著者是著名作家林语堂。仅半年之后,就有读者向开明书店和林语堂举报,说世界书局林汉达所编《标准英语读本》有抄袭《开明英文读本》的嫌疑..

历史故事 2025-04-28

历史故事《擂错战鼓打胜仗》

东晋人桓温素有统一国家的志向,适逢偏居蜀地的成汉国主李势骄奢淫逸,亲信小人,滥施刑罚,渐失民心。桓温觉得时机已到,准备伐蜀,手下将领们一致反对,只有江夏相袁乔支持他的想法,并说成汉国自以为蜀地险峻,有..

历史故事 2025-04-28

历史故事《王府井是个扣儿》

咕咕呱呱闹更名,你东我西改不成。一齐上殿找干隆,皇上开口喊爱卿。晓岚心里直骂熊,圣命不接怎么行。换了一字妙无穷,圈住大嘴井底鸣。干隆皇上五十五岁这年,一个大雪天的早朝完了,他把纪晓岚留下来,说有几个王..

历史故事 2025-04-28

历史故事《炎黄子孙:三巨头的两次大战》

一说起华夏最初的历史,总给人非常遥远的感觉,那我们不妨把这段介于传说和真实之间的历史,想象成远古时期三大巨头之间的华夏霸权争夺战,那么这三大巨头是谁呢?他们争夺霸权的结果又如何呢?大家都知道炎黄子孙这..

历史故事 2025-04-28

历史故事《订书针暴露了特工》

二战期间,德国训练了大量特工,通过空降潜入苏联境内。这年,苏联克格勃抓捕了一名可疑人员,此人自称是电气工程师,但克格勃认定他是德国间谍。克格勃官员苏科洛夫查看了他的身份证和工作证,没有发现问题;请来专..

历史故事 2025-04-27

历史故事《古人为什么要用又高又硬的瓷枕头》

用惯了软枕的现代人,很难理解古装剧和博物馆中出现的瓷枕古人为什么要为难自己?这样又高又硬的枕头用起来舒服吗?作为一种寝具,枕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人类使用的石枕(1957年,湖北黄冈螺..

历史故事 2025-04-27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