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故事《张艺谋的三个人生攻略》

把自己工具化

张艺谋初二辍学,下乡当知青,21岁调回陕西咸阳国棉八厂织袜车间当辅助工人。他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美术教育和摄影训练,也不能脱离工作岗位去学习,更没钱搞装备。唯一有的,就是对摄影的热情。

1974年,张艺谋用攒了3年的工资和献血补助,共计186.6元买了第一台相机,算是下血本。但是,那个年代,并不是有相机就可以玩摄影了。那时候一卷上海21胶卷1.8元,共12张底片,拍一张的成本就是0.15元,这还不算买相纸和冲洗胶卷的药水钱。

他学习摄影,需要保持最低的拍摄量,光是耗材费就不是一个普通工人负担得起的。怎么办?张艺谋相信,只要自己对别人有用,就会有机会。张艺谋的字写得不错,他有意识地利用这个长项,主动帮厂里办黑板报、刻钢板油印、刷工厂标语等等,再加上会拍照片,张艺谋在厂里成了小有名气的才子。工会和宣传科的人要办什么活动,都会叫上他。

这样一来,张艺谋就有了公费摄影的机会。靠着把自己工具化,张艺谋解决了摄影的耗材问题。张艺谋说:工具不是个坏词儿,有用,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深入骨髓的价值感。

解决了耗材问题,只是第一步。想要在摄影上更进一步,不是拿起相机凭感觉拍就行的,还需要有系统的理论学习。当时张艺谋既没有机会接受专业训练,身边也没有懂摄影的高人给予指点,怎么系统学习摄影知识呢?

舍得下苦功夫

他的办法,笨到你都不敢相信抄书。他把图书馆里所有能借到的关于摄影的书,包括美学散论、摄影构图、暗室操作等全都借了来。书借来之后,不管看不看得懂,先整本抄下来,再慢慢揣摩。他相信过眼千遍,不如过手一遍。好在那会儿的书多是小册子,很少厚厚一本。就这样,张艺谋抄了整整3年书,一共几十万字。抄完书,以前完全看不懂的理论,好像懂了一点点。

当然,抄书只是第一步,抄完之后,张艺谋老老实实照着书里的方法来练硬功夫,不走捷径,不耍小聪明。比如,当时有人喜欢在拍完之后,把底片重新剪裁,做二次构图,业内人叫抠图。

但是,老一代摄影家薛子江在书里说了,拍摄的时候就要构图精准,取景的边框就是最后作品的边框,不要依赖二次构图。因为把底片抠图再放大,画面精度就不够了,容易有麻点。张艺谋每次举起相机,就按照书里说的,最大限度利用底片,刻意练习构图能力。

当年练下的这手功夫,对张艺谋后来拍电影非常有帮助,因为拍电影没法抠图,没法在胶片上修修补补,而且还需要在运动当中精准构图。

直到今天,张艺谋还保持着精确的目测能力,比如,把PPT投影在墙上,他扫一眼就能发现投屏是不是正的,需要怎么调。

有理论有实操,张艺谋打下了很好的摄影底子,当时正好也恢复高考了,于是,张艺谋想要报考北京电影学院。

但是,从具备基本条件,到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中间还差了很远。别的不说,张艺谋最初根本就没听说过北影,最多想到考美术学院试试,但他素描功底不行,不太可能被录取。张艺谋最后能上北影,真的是一路有贵人相助。

亮出闪光点

贵人之所以愿意帮一个年轻人,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闪光点,觉得此人将来会有出息、值得帮。比如,张艺谋在为工会办展览的时候,认识了一帮毕业于美术学院的专家,张艺谋就想跟着这帮人学东西。但这帮人为什么愿意带张艺谋玩呢?

有一次,张艺谋把他们办公室里一盆普普通通的文竹带回去,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把这盆文竹拍成了一张极具中国画意蕴的摄影作品。这帮美术专家一看,哟,这小子真厉害,从此都高看张艺谋一眼。

这帮专家里,有一位叫田钧,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他本来考上了北影摄影系,可惜后来没有去成。正是田钧指点张艺谋可以去考北影,而且摄影系特别适合他。张艺谋称田钧是自己的指路明灯。他趁去北京出差的机会,拿着自己的摄影作品去北影报名。

一般的报名者,也就是附上几张照片,但张艺谋除了附上照片,还附上了照片的底片,以及实际作品在底片上的裁切线。内行人一看裁切线,就能看出拍摄者的基本功怎么样。张艺谋下功夫苦练构图,这几张照片一递出去,老师的眼神马上不一样了,有点不敢相信地问:这是你拍的呀?

张艺谋当时已经27岁了,比北影摄影系招生的限制年龄超了5岁,本来是绝无可能被录取的。幸亏他及时亮出闪光点,让现场老师高看一眼;他又熬一个星期通宵,精心制作了一本自己的摄影作品集,寄给当时的文化部部长黄镇,让对方看完大赞。在各路贵人的一路帮助下,张艺谋最终如愿以偿。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985.html

相关推荐

人生故事《每次只追一个人》

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史密斯为了挑战自己,报名参加了海军陆战队后备役军官训练班。在训练班结业时,学员们要进行一场杀人比赛。规则很简单,以个人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互相躲避和追逐,杀人越多成绩越好。比赛开..

人生故事 2025-09-23

人生故事《木村拓哉:我最讨厌自己的脸》

木村拓哉,一个神话般的存在。前几天,他仅仅发了一条四个字的微博。瞬间收获3万转发,2万评论,19万点赞。火速冲到了热榜第一。出道30年来,他所创造的诸多纪录,无人打破。曾有人说:日本的美,在川端康成的小说里..

人生故事 2025-09-23

人生故事《那段没有姓名的时光是青春》

人生故事《那段没有姓名的时光是青春》

1、寒冷的夏夜小时候,我常常觉得只要穿上花裙子,身边人的目光就都会围着我打转;披上被单,自己就是超人,可以拯救全世界。这种盲目自信在我的体内驻扎下来,并恣肆地长成一棵茂盛的大树,多年来从未被移植。所以..

人生故事 2025-09-23

人生故事《不要被自己打败,不要被害怕打败》

我十五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我从小体育就特别不好,有自身条件的问题,有后天的心理阴影,总而言之,我超级不爱运动。各种体育课都是能躲就躲,运动会,我一直负责写稿子上去念,从来不出力。初三的运动..

人生故事 2025-09-23

人生故事《向明天借一束光》

人生故事《向明天借一束光》

他们在谈及青春时总是给予青春无限的赞美,青春如同橱柜里最诱人的糖果,是阳光下最绚烂的色彩,是人群中最愉悦的笑容,是生命里最无忧无虑的时光。然而撕破那层表象后,却猛然发现,那些被无限美化的美好下包裹着的..

人生故事 2025-09-23

端午节的故事——有缘无分的恋人

端午节的故事——有缘无分的恋人

端午节的故事——有缘无分的恋人每到端午节,人们就会想起那个传说中的节日英雄——屈原。然而,现在的端午节在很多地方已经变成了一种社交活动,人们不再重视屈原和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但在南方某个小城市,有一对..

好文精选 2025-09-23

人生故事《曹原:驾驭石墨烯的少年》

人生故事《曹原:驾驭石墨烯的少年》

2018年12月18日,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布了2018年度科学人物,1996年出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中国学生曹原位居榜首;2018年3月,该杂志罕见地刊载了两篇有关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的文章,而这两篇文..

人生故事 2025-09-22

人生故事《我与我的自卑如何相处》

我算不上一个自信的人。从中学时开始,我的自卑就与我如影随形。每当被拒绝或者遭遇不顺时,我常常会自问:是我长得不漂亮吧?是我不会来事儿吧?是我能力太差吧?要不然怎么会这样呢?之前看深田恭子主演的日剧《请..

人生故事 2025-09-22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