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袁枚《苔》赏析(苔袁枚表达了什么) 内容: 《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是袁枚为祝贺恩师尹继善七十大寿所作。 是一首托物言志,借苔来说理的诗。 苔是较低级的植物,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对光照的要求不高。 作为现代人,需要了解的是:所有的苔癣植物都不会开花。 诗中说苔花,应是指孢子体,但这不影响我们学习欣赏。 袁枚一共有两首《苔》,另一首是: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夕阳。 在这里,我们赏析第一首。 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苔》“白日”不是指白天,是指太阳、太阳光的意思。 首句的意思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点出了生存环境的不好,是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诗人用了白话的语言,可以说是直截了当写出了环境恶劣。 就是在这样的境地,苔毫不在意,依然自顾自地散发出青春的活力,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这第二句用“恰”和“自来”表现了苔的旺盛生命力,和顽强生存的精神。 这是诗人对恶劣环境下的小小而坚强生命的赞美。 第三句,说苔的花儿像米粒一般小小的,是微不足道的。 这一句是为后面做准备,是先抑后扬的开始。 最后一句将低微的苔和国色天香的牡丹来相提并论,牡丹雍容华贵,自古以来得人宠爱。 而苔在无人问津的低劣环境里,积极向上,奋力开花。 这里用一个“也”字表达出了苔不自卑不放弃,在生命的本质上,与富贵的牡丹具有同等的权利。 没有好的条件也努力展现一片绿色,证明生命的意义,即使开的花朵如米粒般大小,也在认真履行大地赋予的使命,尽心尽力,充满了青春的光彩。 诗人观察苔藓并使其人格化,简朴平淡的语言铺展出丰富的人生哲理。 发布时间:2025-07-03 10:05:20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9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