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生故事《人生,是一串数字吗》 内容: 小时候,也许你还没接触卷尺的时候,父母在门廊上用铅笔画一条线,记录你已经长多高了。 一条线连一条线,层叠出了你的青春。 那时你接触不到什么数字,只在商店看见想要的东西,咬着手指朝父母发呆。 也许父母肯给你买呢? 你并不知道确切的价格,知道也没用,因为你不了解家里的财政、父母的预算、心理的价位。 你被保护得很好,你不了解数字。 唯一接触数字与等级的时刻,是在学校里。 试卷上的成绩,有高有低。 那时,大体上一切都很简单。 你慢慢成长了,你学的知识越来越多了。 先是语文数学,然后是其他各色科目。 到中学,你得随时在意分数的科目,多达九门。 你开始了解自己的身高与体重、记下许多数据:50米跑的数据,100米跑的数据,做了多少个仰卧起坐、多少个引体向上。 你的身体好坏被数字量化了。 你不喜欢数字。 你相信有许多东西是数字无法衡量的,比如你的课外知识,比如你的巧舌如簧,比如你在自己爱好方面令旁人瞠目结舌的精通。 哼,这些哪是数字能衡量的呢? 直到你必须面对竞争的压力了,你意识到,数字可以影响你的未来。 你的成绩好坏影响的不再只是父母的心情,还可能影响到你家的经济状况、你的未来,以及你是否能达成自己的理想。 你开始懂得定闹钟来确定自己的学习时间,你通过一次又一次模拟考试计算自己高考的分数范围,计算自己离心仪大学的距离。 然后你进入了成年人世界。 你记住了所有的数字:工资、银行利率、房租、预算。 甚至在为自己规划的未来里,也包括无数的数字:未来打算达到的年收入、几年内达到财务自由、你理想中的房屋尺寸、理想中的车子价位,甚至打算在几岁提前退休就像我刚到法国时,立志要跑200个博物馆用这种方式来了解世界,大概是最高效的吧? 但几年下来,累死累活也就跑了四十来个。 而且也明白了,数字真不是关键的,直到有一天,你忍受不了了。 你开始多少明白了,人毕竟不是机器。 你可以用标准化数字化的要求来勒令自己提升自我,但那不是生活。 你开始试图不在每一个瞬间都达到自己的满速度。 孔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差不多就是这意思。 心里自己有杆秤了,都不需要琢磨,自成规矩,自有方圆。 没必要揪着数字不放了。 从不在意数字,到看什么都是数字,到重新不在意,或者说,超越数字,你多少变成了一个对自己掌控自如的人。 所谓掌控自如,不一定是了如指掌,而是,你知道什么时候对自己紧一点,什么时候对自己松一点。 你知道了自己的极限,也接受了这一切。 这就是你自己的生活。 当然,如果是没那么在意的数字,就记着也无所谓,只是别用来绑缚自己就行。 比如,我还是每去一个博物馆就记一个。 能到二百个,也好;到不了,也无所谓。 数字毕竟只是记录,怕自己遗忘。 真到了束缚自己的地步,就没意思了。 人生大体就是如此。 发布时间:2025-06-23 08:43:50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9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