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生故事《聋人女孩的 “法考”路》 内容: 聋人当律师,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 在健听人看来,聋人听不见,说不清楚话,怎么和人沟通,帮人打官司? 但有个聋人女孩却知难而进,选择了这条艰难的路。 四川大凉山的谭婷,8岁那年,患上中耳炎,导致神经性耳聋,不得不辍学在家,口语水平也因此止步。 13岁时,她去了特殊教育学校。 之后,她又进入残疾人艺术团,成为一名舞蹈演员。 但她的内心渴望上大学,经过努力,她考入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 2017年,谭婷大学毕业了,求职期间,她看到了有关中国手语律师第一人唐帅律师的报道,他一心为聋人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了很多人。 谭婷深受感动。 当她得知唐帅律师所招聘聋人助理的消息后,就勇敢地去应聘,幸运地被录用了。 在律所,谭婷要协助唐帅办理聋人案子以及相关的普法工作。 每天来进行法律咨询的聋哑人很多,他们大多用的是方言手语,涉及各种地名、人名,谭婷看不明白。 而她的普通话手语,专业性太强,对方也不理解。 沟通上的障碍,让谭婷很有挫败感。 但她很快调整好心态,不断比画出自己猜测的意思,一来一回,直到彼此都看懂。 为了弄清一个聋哑人咨询的问题,谭婷往往要用上几十分钟。 解决了听的问题,说的困难随之而来。 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失语状态,谭婷的声带退化,吐字时声音含混连成一片。 向律师汇报工作时,她自己知道意思,但无法说出来,常常是要密密麻麻写满一张纸,律师才了解当事人的诉求。 一次,谭婷看到手机里有把语音翻译成文字的软件,她眼前一亮,想出了办法,天天用它练习发音。 起初,翻译出来的总是一串乱七八糟的文字,她就重复说,使劲说,把一个词一句话读上百遍,直到文字翻译准确了,她便判断自己说对了。 渐渐的,她和律师的沟通越来越顺畅。 在工作中,谭婷发现聋哑人获取信息总是滞后,不少聋哑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享受到哪些福利政策,遇到问题,也不知道该找哪些部门求助,他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薄弱到无法形容的地步。 谭婷心情很沉重,她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帮助到他们。 她的心里萌生了学习法律的念头,渐渐地演变成了强烈的愿望。 2018年5月,谭婷决定备战法考。 谭婷的第一堂课是学习法律逻辑思维。 长期的聋人生活让她与社会之间隔着一层屏障,灰色地带被过滤了,她的世界里只有黑与白、对与错、善与恶。 遇到律师为罪犯辩护的案子,她怎么也理解不了。 她下载了很多案例视频,每天盯着字幕看,利用PPT和同事交流各种情景题,反复讨论,终于打通了逻辑关,慢慢理解了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的权益都应受到保护。 很多法律专业术语,谭婷看不明白,她就找刑法、民法等各种课程开始自学。 2018年,谭婷走进考场,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第一次法考,她没通过。 主观题过线成绩是108分,她差了10分。 一起参加考试的另外四位聋人考生坚持不住,纷纷退出。 谭婷却没有退缩,她咬紧牙关,继续备战。 2019年,谭婷第二次走进考场。 这次,依然没通过,主观题考试成绩差了4分。 谭婷不允许自己半途而废,她坚守自己的目标,依然努力备考。 每天,凌晨五点,她便起床,认真地刷司法考试真题集;到律所后对着电脑就是一天,笔记本用完了一本又一本;下班后,她继续留在律师所学习;晚上十点,她坐轻轨回家,依然抱着法律书不放手。 2020年,谭婷第三次走进考场,参加法考。 一个月后,成绩出来了,谭婷成为全国第一位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听障聋人。 谭婷成功了。 面对人们的祝贺,她用手语谦虚地表示,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她要继续学习法律,把手语练好,做更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发布时间:2025-06-16 08:30:09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9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