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情感故事《外婆教我做人》 内容: 童年的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外婆。 一岁多的时候吧,爸爸在外面驶船,妈妈在家里种地,我爷爷、奶奶都去世了,家里没有别的劳动力。 我爸是独门独户,没有别的兄弟姐妹,所以我一岁多刚会走路的时候去我外婆家,扑到外婆怀里就不走了,就喜欢外婆。 一岁多的时候我就跟外婆一起生活了,一直到上大学,我就没离开过外婆家。 外婆有5个孩子,膝下有十几个孙辈都在她家生活。 她是五大家族之长。 那时候土地难种,还要交公粮,又没有其他收入。 所以,外婆家很穷。 小时候过春节,外婆会去买肉,买肉还得包点花生去。 为什么? 因为只有供销社里卖肉。 在乡里,那时候叫公社,只有公社里面的供销社卖肉,除此卖肉是违法的。 所以每次买肉,外婆还得给供销社里卖肉的人送点鸡蛋、毛豆或者花生,总要带一包东西送给那卖肉的。 送点礼,让他多给些肥的。 那卖肉的就是我们村里人,很熟,所以送东西的话他就很高兴,一刀下去切的大部分都是好肉。 你要是不认识他,他一刀切下去你就哭吧,也不能退换的,没得选择。 回家以后,外婆把整块肉切成很薄很小的肉丁,放到锅里炼油,炼完油剩下肉渣子,放点白菜、粉条进去才让我们吃。 吃的时候还不许扒拉菜找肉渣子,一旦扒拉,就要挨打。 肉渣子给孙子辈吃,外婆说,第一个是谁的、第二个是谁的,排着来。 肉渣子也不能随便吃,也不允许你翻菜,如果大家都去翻肉渣子了,就不吃白菜了。 那时候粉条也是自家做的,用料就是红薯。 剩下的荤油,会被外婆放进罐头瓶系到房梁上去,为什么系到梁上呢? 不是怕猫偷吃,是怕小孩子们偷吃。 没有办法,不是说她不爱我们。 外婆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勤劳朴实、爱孩子,一辈子没有享过一天的福。 春节过完之后的一段日子,每周或者每两周,外婆就会把那个罐头瓶拿下来,拿一个小蒸笼,放一小勺油,做一次大米饭。 这次大米饭里不放红薯,也不放玉米,非常难得。 每次吃完之后,再用开水冲三次油花,喝下去,很香。 这是最大的节约,几乎没有浪费一滴荤油。 现在回忆起来,对我成长影响最大的首先就是外婆。 我外婆是最善良、最纯朴、最典型的农民,对人非常非常友善,全村人都说她好。 外婆为人处世,从来不占人便宜。 2000年她就已经不在了。 那时候我创业,刚有钱。 最初创业也是因为她。 创业,首先是为了让外婆过上好日子,她那时候生病,却没钱治,家里面还得卖粮食卖东西凑医疗费,粮食都卖了也是不够的。 她的病是老毛病,药很贵,全家人赚的钱都用来给她买药吃。 农村一旦一个家庭有老人生病,特别是卧床不起,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我当时就想着赶紧创业,多赚点钱让她生活得好一点。 我外婆一辈子养育了5个孩子,17个子孙,她别无选择地将生活的重负压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从幸福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她这一生过得算是比较悲惨的,她这一辈子只有付出,没有什么收获。 我不希望过她那种生活,也不希望我周围的人再过她那样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5-06-14 08:40:45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