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历史故事《王府井是个扣儿》 内容: 咕咕呱呱闹更名,你东我西改不成。 一齐上殿找干隆,皇上开口喊爱卿。 晓岚心里直骂熊,圣命不接怎么行。 换了一字妙无穷,圈住大嘴井底鸣。 干隆皇上五十五岁这年,一个大雪天的早朝完了,他把纪晓岚留下来,说有几个王爷让朕给赐个新街名。 纪晓岚一听忙说:皇上就赐一个呗。 干隆一皱眉头说,不成,朕听着里边好像有扣儿。 有扣儿,什么扣儿? 纪晓岚又问。 干隆接着说:你也知道,他们平时谁看谁都不顺眼,一个鼻孔出过气吗? 还有,十王府街是前朝留下的不假,可到今儿都一百多年了,有谁说过不好吗? 所以朕觉得有扣儿。 干隆这一说,纪晓岚也觉得是。 没等他往下想,干隆又说:你去给朕摸个底,看看他们想干什么。 啊! 纪晓岚听了心里一激灵。 为什么? 这活儿一头是皇上,一头是一帮王爷,不好干呀,惹了谁都没好果子吃。 干隆看出了他的心思,又说:你也甭怕,明儿早朝朕拟道旨给你。 话说到这份儿了,就是一贴膏药贴上了,纪晓岚还能怎么着,只得硬着头皮听喝了,可心里直叫苦啊! 第二天早朝快结束了,干隆还没提街名的事,一位王爷憋不住了问了一句,干隆跟忽然才记起一样,说:哎哟,朕给忘了。 哦,昨儿朕想了一会儿,还没想出满意的。 这样吧说着就朝下面看,问纪晓岚来了吗? 纪晓岚赶紧答应。 干隆说:十王府街名是前朝留下的,王爷们讨厌,想改个新名儿,你才学五车,你跟王爷们一起合计合计,帮着改个吉祥的,王爷们喜欢的好街名儿。 纪晓岚听后,故意怔着不说接旨,干隆就加重了语气说:怎么着,纪晓岚,想抗旨啊? 纪晓岚这才慌忙说:没有没有,臣接旨。 一帮王爷呢,听皇上把活儿交给纪晓岚了,下来后没等纪晓岚找他们,他们就找纪晓岚了,这个对他这么说,那个对他那么说,七嘴八舌,一人说一套。 等他们都说完了,纪晓岚也听明白了,原来真的有扣儿,还是个不小的扣儿。 这扣儿要搁在汉人身上,不杀头也得坐牢,但在这些皇族王爷身上,最多落个脸子看,什么事都不会有。 既然这样,还不如想想,有没有可用之处呢。 有了这个想法,纪晓岚就没马上去跟干隆禀报,也不再见王爷们,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来,干嘛? 掂这扣儿有几斤几两。 很快他就掂出了分量,也找到了可用之处,也想好了怎么办。 他寻思,得让这帮王爷们在等待里泻泻火,火小了好对付,好成事。 纪晓岚也没把时间白耗了,一边喝着茶,一边写诗作文,有一首是这样写的: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百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心情好,看着外边下雪写的,这诗写的多乐呵。 纪晓岚在屋里闷了七天,这才悄悄地进了宫,见了干隆皇上一说。 干隆一惊,他没想到是这么一个扣儿。 难怪要改街名呢,难怪一个鼻孔出气呢,不,是沆瀣一气,狼子野心。 干隆来气了,想把事给否了。 纪晓岚说:皇上,别呀。 别什么别,他们用心不良,不能由着他们! 纪晓岚,你别听他们的。 纪晓岚却跟上说:皇上,臣不是听他们的,臣是为皇上您老人家着想啊。 为朕着想,为朕想什么,由着他们胡来呀? 干隆不明白。 纪晓岚说,王爷们要改的是前朝留下的街名,这理由充分啊,您要不答应,还不又没完没了地找您吗? 听纪晓岚这么一说,干隆觉得还真是,这些上辈的王爷都不省油,屁大的事也跑他跟前来啰嗦,这种事肯定会更没完没了了,烦人。 他带着气说了一句:朕就拆穿他们的嘴脸! 纪晓岚一笑说:皇上,您这是气话,他们嘴里说了吗? 脸上写了吗? 您拆穿什么呀? 听纪晓岚这么一说,干隆想想,是呀,拆穿什么呀? 气也小了些,就问纪晓岚,依你说怎么办? 纪晓岚又一笑说:顺水推舟,以扣还扣。 顺水推舟以扣还扣? 干隆重复了一遍,不明白。 纪晓岚说他已经为王爷们想好了一个名字。 哦,什么名字,你说? 干隆紧着问。 纪晓岚便说了出来。 干隆听后,揣摩了一会儿,说:纪晓岚,你把他们当蛤蟆呀,他们能乐意吗? 臣给改的这个街名,当时他们可能不明白,日后肯定会明白,肯定要跟臣过不去,那臣就惨了。 干隆立刻瞪大了眼睛说:嘿,纪晓岚,你想把朕拉进去跟你一块儿惨,你以为他们那么怕朕? 他们是朕的长辈! 纪晓岚又说:皇上就是皇上啊,只要您一拍板,日后他们明白了,也是冲臣撒气,哪敢冲万岁爷您啊。 再退一步说,他们都在里边吵了,不就吵不着您老人家了吗。 干隆本来就相信忌讳之说,他的年号干隆,就是天道昌隆之意,是顺天意而不是逆天理,所以大清就昌隆了。 他明白了,呵呵地笑着说:纪晓岚你早说不就完了嘛。 纪晓岚用这招,一是取悦干隆,让干隆给他当盾牌,因为平时他没少受这帮王爷们的气,对他来说,他们的话错的也是对的,他在朝廷里活儿干的不少,但一直没个像样的实职,就是给这帮大嘴片子吧唧的。 让皇上前边挡着,就等于给这帮大嘴戴了个笼嘴,再吧唧他就没那么顺畅了。 二是把这帮王爷们圈在井里边,见不着大天地,下嘴的地方也就少了。 他这招,根儿上不是为皇上,是为自己少挨点吧唧。 这就是他的一石二鸟。 这纪晓岚也信忌讳之说。 纪晓岚心里有底了,回去后又故意蹲了几天才开了门。 王爷们听说后,没请又都来了。 他把人客气地让进了屋子,一个个坐下后,又一个个奉上茶。 可那茶都是些老树叶子,根本没有茶味儿。 这帮王爷有的啜一口,就皱起了眉头,有的喝嘴里一咂味儿,又吐出来了,有个倒是咽了一口,可一过嗓子,就咧着嘴问:纪晓岚,你就喝这茶呀? 是啊,臣就喝这个呀。 纪晓岚认真地回答。 这是人喝的吗! 王爷又是一句,把杯子往桌子上一蹾,不喝了。 纪晓岚差点儿没乐了,心里话,知道你们不会喝,但是脸上堆着笑说:微臣的茶哪能跟王爷们比,再说微臣已经喝习惯了。 有了这番对话后,还没喝的呢,连闻都不闻了。 其实纪晓岚就是存心不让这帮人喝茶,茶提神啊,这些人精神头足了不好办事。 可纪晓岚又装着抱歉地说:王爷们喝不惯,那就恕臣慢待了,抱歉抱歉行了行了,别说些没用的了,说正题吧。 有王爷不耐烦地说。 纪晓岚听了这才话归主题,便引经据典地讲了起来,听得王爷们都打起了哈欠,有的都要睡着了,没茶提神啊。 纪晓岚这才说:十王府街名是前朝亡明留下的,街名是以王府而取,也许是人们自然叫成的。 但不管是前朝还是现在,都是王爷府,住的都是王爷,所以王府二字是少不得的,少了就俗了。 问题是十字。 十是个坎儿啊,所以这街名只要改一个字就成了。 王爷们一听都问:改个什么字? 纪晓岚一笑说:街上不是有眼甜水井吗,王爷们不都吃那井里的水吗,我看就叫王府井吧。 大多王爷听了都懒的想了,把十这个坎儿去了就完了,只有个别的提了点疑问,说井不是街呀? 纪晓岚一笑说:王爷,您应该知道井这个字不只是指井,还有城、乡、家、街等多个含义,如市井、天井都不是井。 市井是指繁华之处,兴盛之地,大容之所。 天井是说天赐之庭院,也就是家。 而天井容于市井,就是家容于街中;井还是天上星宿之一,对应的就是地上的王爷。 还有,井乃聚源之所,井中之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井用在这儿再恰当不过了。 纪晓岚这样一解释,问话的也闭嘴了。 纪晓岚又压低了声音,还带点神秘地补了一句:井还与大海相通话说了半句停住了,目光在王爷们的脸上扫了一遍,然后又做了个提示:我不说,王爷们也会明白吧? 这一提示,王爷们都看着他,没有人回答什么,可是眼睛都亮了起来。 第二天早朝,干隆见纪晓岚上朝了,便明知故问:纪爱卿,给王爷们的街名改好了吗? 纪晓岚赶紧回答:回皇上话,改好了,叫王府井。 干隆听后,一边仿佛揣摩,一边重复解释:王府井,王府井? 井者,城也,家也,繁荣也。 改得好,改得好,就叫王府井。 干隆拍板了,朝堂上的王爷们都笑了。 然而,正像纪晓岚说的那样,没过多久,王爷们就明白含义了。 就是他们不明白也会有人告诉他们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这些词,皇宫的人才可不是纪晓岚一个,看纪晓岚不顺眼的也不止一个。 王爷们能不有气吗,就到干隆跟前告纪晓岚的状。 干隆听了就说,别听那些胡言乱语,多雅致的名字。 他心里说,这个井刚好把你们这些咕呱乱叫的装里边,再想出来,没门! 王爷们告不出名堂,所以看到纪晓岚不是瞪眼睛梗脖子,就是拿鼻子出气,一声哼!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王府井这个名字一直没怎么叫响亮。 纪晓岚这一石二鸟想的是挺好,可世事万变,哪能都想到。 一年多后,他的亲家犯了事,亲情难却,为亲家通风报信,让王爷们抓了把柄,告到干隆跟前。 事实俱在,干隆也不会护着他,把他贬到了新疆。 再次回到宫里,是几年以后,当了个编书的官儿。 他这一石二鸟崩回来又打了自己。 王爷们要改街名,其实是想改大清朝的一条规矩,什么规矩? 大清的宗室,皇上的儿子,一个承袭皇位,其他的都当亲王,而亲王的儿子除了铁帽子王,一个承袭亲王职位,其他没铁帽子的降格当郡王,其余的只可当贝勒,郡王的儿子就更不成了,只能当贝勒。 都想让儿子当王啊。 想让儿子都当王就得改大清的规矩,谁敢去叫那个板。 想来想去,就想到这旁门左道上来了,认为是犯了街名之忌了。 十王府街十王府街,十这个数是个坎儿。 大清一百多年,住在京城的王爷,活着的从没超过十位,到了这个数,不是有死的,就是有被摘了王爷帽子的,或者外放的,所以这才串通起来改街名。 觉得改了街名,去了坎儿,就会改了大清规矩,他们的子孙们,也会像宗室一样,亲王的儿子一个当亲王,其余的都当郡王,郡王的儿子也有一个承袭当郡王,或有更多的儿子当王。 可结果是,他们系的扣儿给人家的扣儿绑了,落到井里头看天了。 到了光绪年间,街上的商业十分繁华了,换了几代皇帝了,这个时候的王爷们对起初的含义知之甚少了。 光绪皇帝也不知道,他逛街的时候,看到人来人往好热闹,非常高兴,就说了句:王府井就是王府井啊! 王府井之名,这才开始叫响了。 发布时间:2025-04-28 08:33:56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7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