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从90后身上学到的 内容: 一有一种孤独是你需要依靠的时候,发现四周黑暗无人,只剩自己,只能被迫拔节的成长。 有个生于1990 年的朋友,叫苏铁。 她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爸爸,生活无忧,她爸是个土豪,你能想到多土就有多土,按摩院赚钱,她爸就开按摩院;麻辣香锅赚钱,她爸就开麻辣香锅。 她爸看某个电影导演开了一辆白色的车,于是第二天就给苏铁也买了一辆顶配的,理由是,导演开的,有文化。 你能想到她爸有多豪就有多豪。 明明不能喝酒,但因为女儿的朋友夸了女儿几句,就决定一杯一杯地干掉伏特加,把自己醉死过去。 因为女儿的朋友中有同性恋,于是她爸只要再遇见同性恋话题,就站出来对自己那些老朋友说同性恋的好处,还拍着胸脯说要不是自己老了,也得体验一下。 苏铁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她初恋不顺遂,留下情伤种种。 五年后,再遇初恋男友,男友已立业成家,喝了二两小酒,方才说出与苏铁分手的理由。 那时两人都在读大学,苏铁要去前男友的大学探望,于是前男友全宿舍的男生都积极主动,商量着要凑钱请苏铁吃一顿好的。 对于平时排队吃食堂的男大学生而言,一顿好的等于街边小馆。 苏铁长得很美,不化妆的时候像化了妆的李小冉。 一出现在男生宿舍,所有男同学都拍着胸脯说:你想吃什么就说吧,哥儿几个早就做好被你痛宰的准备了! 苏铁从小想吃什么爸爸都会给,她摇摇头说随便什么都行。 男同学们说:如果你不选就是看不起我们。 苏铁想想也是,然后就说:那就随便吃点吧。 吃什么呢? 那就吃大闸蟹吧。 大闸蟹是苏铁最常吃的,一到中秋节前后,爸爸就一箱一箱地买回来做给她吃。 不吃还不行,久而久之,大闸蟹对于苏铁而言,就是爸爸要求自己必吃的蔬菜啊。 那就吃大闸蟹吧。 苏铁说完这句话,摇摇手转身就出了宿舍,男同学们面面相觑,还等什么呢? 赶紧准备钱吧。 整顿饭,男同学们只给自己点了一盘蛋炒饭,给苏铁点了四只大闸蟹,苏铁看大家不吃,还热情招呼,男同学们看了她男友,她男友连说:没事没事,你吃你吃,大家都吃腻了。 苏铁一听,就放松了,说:其实我也吃腻了,如果不是你们逼我,我才不吃呢。 本来倾家荡产的男同学们想着,苦就苦点,说起来让苏铁留下一个好印象。 现在听苏铁这么一说,心理防线全崩塌了,心里想这个女的怎么这么不上道啊。 二吃完这顿饭,没多久,男友就和苏铁分手了。 因为男同学们都说苏铁长得是挺好看的,但生活太骄奢淫逸了。 苏铁一直以为是自己性格出了问题,分手后多年都处于自我怀疑中。 是啊,被一个男生莫名其妙地甩了,问出来的理由都那么冠冕堂皇,心地善良的人便会开始怀疑自己。 这个故事,是苏铁后妈说给我们听的。 她后妈是我的好朋友,比苏铁只大个十几岁。 苏铁管她后妈叫小妈,但凡苏铁生了病就去找亲妈,但凡思想有了障碍就去找小妈。 苏铁那会儿刚大学毕业,她的未来和她的爱情一样,都不知道将去何方。 她小妈就把她推给我,说:你同哥特擅长职业规划,你让他给你上上课。 然后苏铁就热情地把我约到一间高级餐厅,帮我点一杯喝的,自己要杯白开水,睁大眼睛看着我,问:同同哥哥,你说我未来要干吗呢? 我特别受不了女孩这样,不仅卖萌,还卖傻,我说:你当我是算命的啊? 你连生辰八字都没告诉我呢,我即使算命也得知道这些信息啊。 她嘿嘿一笑,不理我,继续说:那你说我应该干吗? 她对高工资不感兴趣,对大企业也毫无感觉,她的世界一片空白,看着同龄人在自己的工地上大兴土木,她也觉得焦虑。 我说:既然你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如随便干一个新兴的工作,没准走在时代的前沿,稍微努力就能被人看见。 她似懂非懂地回家了。 过了两个星期,她说:同哥,我到新浪微博实习了呢。 微博那时刚刚兴起,人人都以自己能加V而光荣。 我说:苏铁,好好做,等到有一天你能给大伙随便加V的时候你就算立住了。 新媒体行业的淘汰速度比传统媒体更迅速。 每次遇到苏铁我都问:怎么样,什么时候被开除啊。 她都很忐忑地回答:估计快了,估计快了,我又得罪领导了。 问她怎么得罪了? 她说:领导好奇怪哦,在电梯里遇到我几次了,每次都问你是不是新来的。 然后我今天很生气就告诉他:你别再问了,你都问过我三次了。 大多数年轻人都怕被领导记住,但吃大闸蟹长大的苏铁胆子也大,我觉得领导要开除人的时候,应该很容易就想起她的名字吧。 再后来我和苏铁后妈约吃饭,苏铁出来的次数少了,问起来才知道,那时微博有任务,无论新员工还是老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务量,每个月必须要拉多少个人注册微博才行。 我深深地对此感到焦虑她连自己的未来都找不到,怎么能找到那么多有微博需求的人呢? 三大概又过了一两个月,后妈说苏铁想和大家吃饭。 出门前,我带了一张电影卡,等她宣布她新工作干不下去时,就送给她做安慰礼物。 苏铁一脸灿烂,不太像被开除的样子。 后妈说:苏铁最近可得意了,三天就完成别人一个月的任务量。 我问:你最近转行做安利了吗? 怎么完成任务那么快? 苏铁说:哦,同事们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去说服的,我专门找那些协会,一个协会就好几百号人,我搞定两三个协会就完成任务啦。 我掏出了给她准备的电影卡,那时我觉得,一个刚入行的孩子,能把同样的事做得不一样,就有冲刺得第一的潜能。 就在苏铁越来越被领导和同事信任的时候,她突然提出了离职,原因是不喜欢复杂的人际关系。 我问她接下来去哪儿,她说有个奢侈品公司在找她,她想过去试试。 什么岗位? 我问。 她嘻嘻一笑,回答:门店销售。 不知道是90后的孩子脑子想法奇特,还是根本没有危机意识,总之如果换成是我,怎样都不会做一个这样的选择。 明明已经在一个新兴的行业做得风生水起,为何要换到另一个行业,从一个媒体的新生力量转行做一个奢侈品的门店销售,这个跨度多少会让人觉得尴尬吧。 不过,这只是我的看法,对于苏铁,我想我有可能多虑了。 从她初恋男友解答了困扰她多年的情感谜题之后,她每一次的决定虽然看似毫无章法,却总能全身心投入到所做的决定当中去。 苏铁完全没有辜负她的决定,在进入奢侈品店大概两个月之后,她就成了最旺商业区门店的销售冠军。 在一个毫无生机的城市里,有一群朋友最大的好处就是,随时随地能够为任何一个理由团聚庆功、畅想未来。 在我们祝贺苏铁的时候,她说她很讨厌那些欺负新人的老销售,老销售都有老顾客,新人只能接待新客户。 但每次新人接待完新客人,客人埋了单之后,过了好些天新人们才会发现自己的销售业绩都被老店员写在了自己的业绩里。 新人敢怒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抱团期待自己赶紧强大起来。 突然有一天,苏铁给我发短信说:同哥,我今天非常生气,跟一个店员绝交了。 我心一紧,连忙打电话过去问为什么。 我担心苏铁年纪小,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万一把人给得罪了,自己也不占理,对她而言就是一场走不出去的困局。 毕竟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不是被工作给累残的,而是被人际关系给弄残的。 一通电话之后,我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为苏铁的做法微微震撼,如果年轻的时候,我能这样去做,也许今天的我,对自我的认知会变得更为清晰。 四事情并不复杂,在这样的门店,每个销售都有自己的老顾客,其他销售是不能抢老顾客的。 与苏铁同时期进店的销售接待了苏铁的老顾客,然后把业绩记到了自己的名下。 苏铁找到对方,很认真地告诉她:抢顾客的事情,从来都是老店员对新店员做的事,那时我们都被欺负,一起觉得不甘,可是你回过头就用这一招来对付我。 这个业绩我可以不要,但我必须要告诉你,从今天开始,我们不再是朋友,而且,你未来所有的顾客都是我苏铁的。 苏铁冷静叙述的时候,像极了电视剧中暗流涌动的转折剧情,我甚至能想象到另一个店员尴尬的表情和不知所措的样子。 我问苏铁:为什么你要直接告诉对方呢? 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苏铁凡事都往乐观了想,从不生气,更谈不上摊牌一词。 她说:我终于想明白了,所有因为某人而让自己生气的事情,一定要说出来。 不说的话,自己越想就越生气。 说出来之后,自己踏实了,对方就会变得不踏实。 这种一举两得的事情,干吗不做。 我问:你就不怕得罪她吗? 她想了想说:既然她都这么对我了,就是没把我放在眼里,在她心里已经没把我当朋友了,我为什么还要骗自己呢? 更何况,如果要用销售业绩来说话,我有信心超过她。 苏铁说完这一番话之后,同期的店员立刻找领导,把她的业绩换到了苏铁的业绩里。 这个90后的苏铁给我做了一个榜样。 如果心里因人不爽,最好的办法就是说出来告诉对方。 一来自己不会再纠结,二来可以让对方纠结,三来如果对方并不因此纠结,就证明对方压根儿不在意你,那你又何必要为不在意你的人影响自己的心情。 有话就说的人不是直肠子,而是不会让自己辛苦的透明人。 以前我管90 年的苏铁叫妹妹,自从她如此处理事情之后,我开始在心里把苏铁当成同龄人。 我想,年龄从来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一个人是否成熟来源于他是否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目的,来源于他是否敢承担所做决定的后果,来源于他对自己的了解与信任程度。 仍然忍不住想,如果当年的我能像如今的苏铁一样,33岁的我会不会变得不太一样啊。 苏铁现在仍然在那间奢侈品门店做销售,是去年该品牌北京地区年度销售冠军。 她本来有机会升职为副店长,但因为常常不按常理出牌,所以没有被升职,仍然干着销售的工作。 我问她为什么不做副店长呢? 她说:只要我现在收着就能升职,但我想看看自己放开了工作,究竟能做到什么样子。 做副店长对我来说不难,但持续做一个好销售有点难,你明白的,对吧? 同哥。 嗯,我装作很明白的样子,点点头,心里想90后真吓人,如果你还把他们当成小孩儿的话,自己怎么被他们埋了都不知道。 -- 2014年2月3日 发布时间:2025-04-08 09:09:55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