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生故事《穿过年少的躁郁风暴:我是“90后”奇葩女孩》 内容: 躁郁症来势汹汹:青春之河冰火两重天刘可乐意识到自己的家庭跟别人不同,是在2007年的暑假。 那一天,她去同学家玩,打开门,同学的爸爸妈妈手牵手坐在沙发上,正一起看电视,两人笑意盈盈,对视的目光脉脉含情。 原来,父母也可以这样! 这让跟父母关系疏离的刘可乐震惊不已。 回家后,她问母亲:为什么爸爸总是不在家啊? 她没想到,母亲沉默良久,竟愧疚地说道:对不起,我们离婚了1993年,刘可乐出生在浙江省丽水市,母亲是当地医院心内科唯一的女大夫,父亲则在外经商。 从记事起,刘可乐就总是一个人,一个人上下学,去奶奶家吃饭,一个人回家。 周末,她被画画、书法等各种辅导班填满。 母亲忙着工作,父亲则总不在家,偶尔回来也是跟母亲拌嘴,在家里拿取衣物。 安静而独立的成长,刘可乐变成了同学和老师眼中的学霸。 只是,有时看到别的孩子跟父母待在一起,她就会觉得孤单。 有一次,她逃掉竞赛班的课,去给朋友过生日,结果被母亲抓到。 母亲很生气,对她实行冷暴力。 刘可乐觉得母亲冷酷无情,她发疯一般地拿着刀,对母亲喊:爸爸不在,你又忙,我连朋友都没有了,成绩好有什么用? 我只想要朋友啊! 等发泄完,刘可乐冷静下来,看着母亲黯然的神情,她心中又涌出深深的内疚。 于是,她决定不再跟同学鬼混。 她向母亲提出,想去资源更好的杭州市读书。 2008年2月,初三下学期,刘可乐转学到了杭州。 就在她被老师预言,一定能考上北大、清华时,一件事情的发生,改写了故事的走向那年夏天,她一个人去灵隐寺玩。 快走到灵隐寺门口时,刘可乐被一个高大的叔叔拦住,对方说:我知道一条小路可以逃票,我带你走! 刘可乐跟着这个男人往前走,一路上,叔叔一直盯着她的裙子看。 走到一处围起来的栏杆时,那个男人翻过去,对刘可乐说:我抱你过来! 就在这时,他把刘可乐的内裤脱了。 那一刻,刘可乐赶紧跳下栏杆,从山坡上滚下去。 巨大的惊恐,让她整个人愣在那里,大腿被树枝划破,鲜血直流。 所幸,那个男人看到她惊恐的眼神,没有进一步侵犯她。 事情过去后,刘可乐不敢把这件事告诉家人。 直到有一天在课堂上,她得知了性侵一词,从此,她陷入了巨大的羞耻和恐怖情绪中。 学业的压力,差点被侵犯的阴影,让刘可乐的情绪渐渐失控。 她时而热情高涨,精力充沛,几天几夜不睡觉;时而焦虑恐慌、整夜失眠,想起小树林的场景,一次次对生活感到绝望。 到了高三,刘可乐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症状已经严重到不能正常上课。 2010年10月,刘可乐开始了求医之路。 在杭州几家医院,她先是被诊断为抑郁症,继而被确诊为躁郁症和创伤性后遗症。 拿到女儿的确诊病历,一向坚强的刘妈妈心如灌铅穿过躁郁风暴:不断前行才能解脱2011年3月,母亲带刘可乐去了北京安贞医院,在那里,刘可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她可以一边吃药,一边去书店看书,情绪变得稳定。 父亲得知女儿生病后,也开始了反思。 那年5月,他去看望女儿,陪她做治疗,带她出去旅游。 刘可乐慢慢懂了,不是父亲不爱女儿,他只是习惯了漂泊。 2011年6月,刘可乐回到学校,最终考上北京化工大学英语专业。 那个暑假,她飞去了美国,见到哈佛大学的心理医生,她问道: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医生却反问她: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 他还告诉刘可乐:不要活成一个受害者,不断前行,才能得以解脱。 医生的话,让刘可乐醍醐灌顶。 2013年,刘可乐告诉医生:我觉得自己好了,可以把药停了。 医生没有制止她,只是提醒她,这样做,停了以后可能还会复发。 停药后,刘可乐也曾遇到不适症。 每隔两三个月,她都会恐慌发作,出汗、发抖,蜷缩一团,极度缺乏安全感。 这时,她会喊男朋友陪她躲起来,看各种心理学、疗愈的书,她告诫自己:不要恐惧脆弱,脆弱也是一个出口,不要怕它,拥抱它。 在男友的陪伴和一次次心理暗示下,刘可乐平稳度过了每一次恐慌期。 一切变得好转。 大二下学期,因为托福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名列前茅,刘可乐获得了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做交换生的资格。 在加州,她遇到不戴有色眼镜看她、鼓励她好好生活的羽毛球友,还跟着同学参加哈佛大学的实习项目。 大三,她获得了去香港大学的交换名额丰富多彩的求学生涯和社会实践,让刘可乐看到了世界的广阔,也被一次次善待。 她终于意识到:心理疾病,它是一个诅咒,还是一个馈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 活成喜欢的样子:我是90后奇葩女孩大学毕业后,刘可乐先后去了几家公司,做公关,做项目,常常熬到凌晨3点,累得吐血。 可是,每个不想起床,不想上班的早晨,想到父亲的破产,想到自己的誓言,便一次次逼自己去工作。 工作半年后,刘可乐便再也没有找父母要过钱。 2016年,她凭借流利的英语、惊艳的文笔,入职了媒体人马东的米未传媒。 2018年2月,刘可乐参加了《奇葩大会》节目的录制。 在现场,她分享自己与躁郁症抗争的经历。 她说:躁郁症本身是社会贴在你身上的一个标签,如果你接受了那个标签,就恰恰忽略了你对自己的看法这个世界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条条框框,它就是告诉你不必格格都入,不必每时每刻人地皆宜。 演讲最后,她说:我承认我过不好这人生,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吧! 演讲播出后,躁郁症成了网络热词,刘可乐也一下子成了热搜第6名。 很多网友跑到刘可乐的微博和公众号平台,告诉她:可乐,谢谢你的演讲,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这满满的善意让刘可乐热泪盈眶。 发布时间:2025-03-18 08:36:06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7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