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文摘精选《母亲是人生所有问题的答案》 内容: 东晋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少年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 后来,陶侃做了一个管理鱼梁(在水中筑堰用于捕鱼的装置)的小官。 一天,他把鱼品腌制坊的一罐鱼干托人送给母亲。 陶母经年累月吃着粗茶淡饭,面对如此美味的食物和儿子的拳拳孝心,她没有欣然接受,相反忧心忡忡。 她把鱼干重新封好,让来人带了回去,并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无益,乃增吾忧也。 意思是说,你用官家的东西来孝敬我,对我来说非但无益,相反让我很为你担忧。 陶侃看到母亲的信后非常羞愧,从此清白做人,廉洁为官,为后世景仰。 陶母真不愧是一位贤德的母亲。 她终日以粗糙的饭菜果腹,面对从天而降的美味佳肴,却没有喜出望外,大快朵颐。 相反,她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她清醒地认识到人的贪欲一旦打开缺口,必将如洪水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所以她流露出对儿子深深的忧虑。 她的信如当头棒喝,给陶侃敲响了警钟,从此时刻保持警惕,严于律己。 苏轼的母亲程夫人也是一位见识不凡的母亲。 苏轼幼年时,程夫人曾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 一天,程夫人给苏轼兄弟讲《范滂传》。 范滂为官忠贞不阿,最后受到奸党陷害而死,临行前母子诀别。 范滂说:我今天离您而去,请您不要太过悲伤。 母亲含泪说:名誉与长寿往往不可兼得。 你今日有了这样的好名声,我还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故事讲完后,苏轼说:母亲,我长大了,要做范滂那样的人,您允许吗? 程夫人莞尔一笑:如果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 正是因为少年时经常得到母亲的勉励,苏轼不仅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而且养成了坚毅豁达的性格,尽管一生历尽磨难,饱尝贬谪颠沛之苦,但总能苦中作乐,从容地面对人生的风霜雨雪。 作家梁晓声在他的长篇小说《母亲》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小时候,家里缺粮,饥饿困扰着他们。 一天,他拿着布袋到母亲工作的厂子里摘了满满一袋榆钱儿。 心想,终于可以填饱肚子了。 回家的路上,遇到几个同样饥肠辘辘的孩子。 其中一个孩子央求说:给我一点儿吧。 梁晓声紧紧捂着袋子,坚决地说:不给。 另一个孩子也苦巴巴地请求道:给我一点儿。 他还是说不给。 后来,一个孩子喊道:抢! 瞬间,五六个小孩围了过来,梁晓声拔足狂奔。 他跑得快,后边的人追得更快。 最后,榆钱被抢光了,连袋子也被抢走了。 回到家里,他哭着告诉了母亲。 母亲说:孩子,这事怪你,好东西哪里能独自享用呢? 你只要分给每个人一点,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我们不得不佩服梁母对人情的练达。 梁母的教导影响了儿子,梁晓声后来为人处世总是关怀别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他的作品中充满浓厚的悲悯情怀。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每一个孩子身上都会打上母亲给予的烙印。 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都能从母亲的身上找到遗传密码。 民间有一种说法:好女人福泽三代。 可见母亲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母亲是人生所有问题的答案。 发布时间:2024-06-02 05:39:05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