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冯雪峰寓言赏析 内容: 冯雪峰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在文学创作、文艺理论与批评、翻译等多方面都有着显著成就和建树。 冯雪峰在现代寓言的创作上更是具有开创性贡献。 他对寓言有一种特殊的钟爱,一生中写下数百篇寓言,既自己创作,也改编国外寓言作品,为我国寓言创作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冯雪峰对寓言创作十分认真专注,而且在理论上卓有成就。 他写的寓言承先秦诸子之传统,又有开拓创新,在揭露黑暗、讽刺时弊和文化意蕴的呈现上,与他的杂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作品中通俗的故事,激越的情感,丰沛的思想,隽永的语言又使他的寓言富有诗性的光芒,成为其诗歌创作的继续和延伸。 冯雪峰被誉为中国现代寓言的奠基者。 《羊的家园》写于1936年,是二十世纪中国寓言中难得的精品。 在这篇寓言中,作者用不足600个汉字,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耐人寻味的羊的家园安定祥和的盛世图景。 寓言不长,先录于下:羊的家园青山绿水间,有一片林子,还有一片草场,一条蜿蜒的小河从草场穿过。 远远望过去,隐约能看到林子入口处立着一个牌子,上书4个大字:羊的家园。 当阳光直射在牌子上时,眼睛盯着牌子,会让人产生一种晕眩感。 两只狼在草场散步。 一老一幼。 走过牌子时,小狼问:爸爸,这里明明是我们的家园,牌子上为什么写是羊的呢? 老狼答:孩子,我们是一种食肉生物,是靠杀戮、吞噬其它生命而存在于世的,这样的生存方式,这样一种形象,是不便于公之于世的。 可是爸爸,我们欺负小羊的妈妈,并把小羊的爸爸吃掉,小羊长大以后会恨我们吗? 不会的孩子。 你看见河对岸那个围起来的园子了吗? 那是一所学校。 所有小羊都要被送到那里面接受教育。 从那里出来的小羊,基本上对往事不会留下什么记忆了。 老狼带着小狼慢慢朝一座桥走去。 刚踏上桥面没几步,小狼忽然停下,又向爸爸提出一个问题:可是万一有一只羊的记忆特别好,没有忘记呢? 这也很好办孩子。 我们每天总要吃一些羊的,我们就先把那些还残留有记忆的羊吃掉。 剩下的羊就很好对付了。 父子俩继续往河对岸走去。 一阵风吹过,传来悦耳的歌声。 你听孩子,学校里的羊在唱什么? 今天是个好日子。 这时父子俩已来到学校门口。 从大门望进去,操场上站满了羊,队列整齐,歌声嘹亮。 孩子,你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不是能马上明白。 对没有记忆的生物,天天都是好日子。 知道吗孩子,只有他们每天都唱好日子,我们才会有好日子。 赏析:《羊的家园》是一篇社会寓言,作者用狼指代统治者,用羊指代劳苦大众。 青山绿水,寥寥四字,暗喻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入口处立着一个牌子,上书4个大字:羊的家园。 此为点睛之笔,深刻揭露出国民党政府挂羊头卖狗肉假共和的本质。 可是爸爸,我们欺负小羊的妈妈,并把小羊的爸爸吃掉,小羊长大以后会恨我们吗? 不会的孩子。 你看见河对岸那个围起来的园子了吗? 那是一所学校。 所有小羊都要被送到那里面接受教育。 从那里出来的小羊,基本上对往事不会留下什么记忆了。 这段对话揭示出旧中国教育的本质:学校的主要功用是消除记忆。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洗脑。 可是万一有一只羊的记忆特别好,没有忘记呢? 这也很好办孩子。 我们每天总要吃一些羊的,我们就先把那些还残留有记忆的羊吃掉。 剩下的羊就很好对付了。 这段对话告诉我们:对历史真相的记忆是有罪的,要格杀勿论。 你听孩子,学校里的羊在唱什么? 今天是个好日子。 对没有记忆的生物,天天都是好日子。 知道吗孩子,只有他们每天都唱好日子,我们才会有好日子。 看到这里我们恍然明白:狼为什么热衷于组织羊唱好日子。 进而我们就明白了:羊们唱的好日子其实是狼的好日子,与羊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总结:《羊的家园》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中国社会五大秘密:一、人是不可以有记忆的,记忆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 二、学校是用来消除记忆的地方,用来洗脑的地方,传授知识只是迷惑人心的伪装。 所以从学校里走出来的人,要么是脑残,要么是白痴,罕有独立思考的人。 三、通过学校系统化的消忆处理,如果有人依然残留有对历史真相的记忆,或对历史真相的好奇和探究精神,那么他的脑袋就该搬家了。 四、只有让人民天天感恩戴德,天天唱今天是个好日子,在中国人头上作威作福的国民党反动派才会永享好日子。 五、所谓羊的家园,其实是狼的天堂啊。 发布时间:2024-12-18 09:50:42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4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