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长相思的意思是什么?一文带你了解长相思的诗意 内容: 《长相思·山一程》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  体裁:词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①榆关:山海关。 ②那畔:那边,指关外。 ③聒:喧闹,嘈杂。 ④故园:故乡,家园。 【译文】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 夜深了,营帐中仍然灯火辉煌。 夜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帐篷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赏析】“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伴随皇帝出行时的一路上的风景,也有山回水转的意思。 “一程”又“一程”,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水又一水,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骑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 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就应该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 “榆关”就是山海关,作者是在伴随皇帝去山海关意外还有很远的长白山,“那畔行”正是说明此行的最终目的地不是“榆关”,而是在“榆关”的“那畔”。 “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犹如“那厮”,“那边”“那处”,作者会脱口而出此俗语,很显然既有一种放松,也有一种不情愿。 “夜深千帐灯”这一句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 想象一下那副场景吧,风雪中,夜幕空下,在群山里,一顶顶帐篷里透出的耀眼的灯光,景象该是何等的壮观! “风一更,雪一更”,“更”是指时间,旧时夜里的一种计时单位,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聒碎乡心梦不成”,夜里,寒冷的风雪吹打着帐篷,作者怎么也睡不着,失眠了,于是于寂寞无奈之中数着更数,感慨万千,又开始思乡了,因此才有“故园无此声”。 其实并不是“故园无此声”,而是以往在故园有亲人,有天伦之乐,让自己没有机会睡帐篷、听风雪,在温暖的家里也不会觉得寒冷,而此时此地,远离家乡,才分外的感觉到了风雪异乡旅客的情怀。 由此才觉得“故园无此声”。 总的来说,这首词写得很传神,很动情,然而状观之处却体现不出作者的大气魄来,这可能源于他宦官家庭出身,父亲谨慎为官的教育有关,也可能源于他内心深处的某中不悦。 不过这样一来,恰恰又集豪放与婉约于一体之大成,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得后人的喜爱和传诵。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1655-1685),满族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家世显赫,清康熙大学士明珠之子。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 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 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 词集《侧帽集》问世,时年仅24岁。 另有《饮水词》、《通志堂集》。 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纳兰性德性澹泊,视功名权势如敝屣,视相府长子、御前侍卫的地位为难以解脱的束缚。 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独树一帜,词风格近李煜,有清李后主之称。 所写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发布时间:2024-10-23 10:00:00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3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