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文摘精选《羊》 内容: 小时候看着别人放羊满山跑,有点儿羡慕,因为自己家没羊可放。 我们那儿的羊是山羊,不薅羊毛,等它长大就卖了。 集市上有羊肉卖,也有牛肉卖,但买不起。 大人们说,羊肉膻,牛肉顽(不好咬),想吃猪肉没有钱。 不说肉,那时有点儿米面就不错了。 有位妇女叹息说:没面呀。 要是有面,借点儿米,煮一锅米儿面吃。 这是当时的好吃食,米下锅煮成稀粥,下点儿面条,调点儿油盐就好了。 后来看《孺子歌图》中有一首老北京儿歌: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儿。 你爹你妈给你买了烧羊肉,你不吃,不给你留,在哪儿呢,砖头后头儿。 实在有趣,不过我对烧羊肉还是没有概念。 我很少吃羊肉,也分不出味道好坏。 不过,我在书里经常看见羊肉,想着大约是种好味道吧。 杨凝式是五代时期的大书法家,他在《韭花帖》中写道: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 意思是秋风初来是韭菜花最好吃的时候,况且你又准备了嫩羊肉,真是好吃极了。 《世说新语》里有个人叫罗友,在荆州当官。 有天大将军恒温为朋友饯行,罗友早早去了,吃完了就要走。 恒温问他:刚才你好像要来商量什么事,怎么吃完就要走了呢? 他说:我听说白羊肉很美味,长这么大还没吃过,所以冒昧地请求前来,其实没有什么事要商量。 现在我已经吃饱了,不需要再待着了。 他走得心满意足,恒温愣了愣也笑了。 吃着了羊肉的高兴,没吃着的难过。 蒲松龄的好友王八垓要宰一只羊,写信请他去吃。 蒲松龄没去成,便写了一首《戏作烹羊歌》:生平百事能知足,中岁多病思粱肉。 高斋偶然列珍肴,三十五指攒纷纶。 匕箸摩戛刺双眼,顾盼遂如风卷云。 故人烹羊期初七,开函忻忻动颜色。 突然天阴雪崩腾,路滑雨湿行不得。 苍天啊,你不长眼,害得我吃不成羊肉。 还有更难过的。 《左传宣公二年》中讲述了一件事情: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 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与入郑师,故败。 主帅不给车夫吃羊肉,车夫驾车拉着主帅羊入虎口,几口羊肉左右了战局,真是鲜见。 唐诗里也有描写羊肉的,杜甫的礼过宰肥羊,愁当置清醥,韦应物的肥羊甘醴心闷闷,饮此莹然何所思。 贺朝的更是特别:玉盘初鲙鲤,金鼎正烹羊。 这才叫鲜啊。 武则天时禁止屠宰,右拾遗张德家中添子,一家人都非常高兴,偷着宰了羊,请同僚吃羊肉包子。 一个叫杜肃的在吃饱喝足后,偷偷揣了包子回家。 他向武则天上奏,说张德违反禁令。 武则天问张德关于羊肉的事情,张德一听吓得半死,赶忙跪下求饶。 武则天说:禁屠也分场合,喜丧之事总得有点儿肉才是待客之道。 不过你宴请宾客要好好筛选,假心假意的人不要再请了。 到了宋代,东坡被贬到惠州,惠州的菜市场每天只宰一只羊,没他的份儿,他只好吃羊骨头。 他给弟弟写信说: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 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 不乘热出,则抱水不干。 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 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 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 这样的描述有点儿像吃烧烤。 他吃不到羊肉,同僚韩宗儒却能靠他吃到羊肉。 韩宗儒拿东坡的字去姚麟许的将军府,姚将军给了他十斤羊肉。 于是,他隔三岔五去换。 东坡不知道,直到听黄庭坚说了此事。 有一天,韩给东坡写几封信着人送去,东坡不回一字。 来人十分着急,东坡笑着说:今日斋戒,没有羊肉可吃。 从前看见羊,偶尔也能亲近它们。 书里看见羊肉,断不会垂涎,反倒总会想起《诗经》里的一句: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鸟投林,牛羊回圈,它们都有落脚点。 发布时间:2024-10-15 08:35:00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