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历史故事《三国时期的官员退休制度》 内容: 三国时期官员退休年龄是70岁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官员退休制度,不过只限于朝廷官员。 《礼记》记载,周朝时大夫七十而致事,这里的致事就是官员退休的意思,一般称为致仕,字面意思是交还官职,退休一词是唐朝以后才出现的。 周朝的官员年满70岁退休,清朝之前一直大致沿袭着这个年限,三国时期也一样。 官员退休年龄降至60岁,是清朝开始的。 公元前67年,丞相韦贤上书请求致仕,《西汉会要》记载,汉宣帝觉得韦贤年事已高,不能太劳累,给予批准,赏赐100斤黄金和一处住宅。 韦贤是史籍记载中丞相退休的第一人。 三国时期,官员达到退休年龄时一般都会退休。 《三国志顾雍传》记载,孙吴丞相顾雍有个族人名叫顾悌,其父向历四县令,年老致仕,因为年龄的关系而致仕,是官员退休的主要原因。 三国时期的着名学者郑玄注《礼记文王世子》时说: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 年老致仕是当时的惯例,曹丕写过一首《令诗》,诗中吾将佐时整理,复子明辟致仕的大意是,我要重整山河,重新征聘已经退位的汉献帝,让他一直干到退休。 曹丕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自己称帝后不会废掉汉献帝的爵位。 曹魏司徒陈矫有个儿子叫陈骞,曾在曹魏任征蜀将军,参加过淮南平叛,后仕晋,是晋朝的开国元勋。 陈骞晚年时急流勇退,《晋书陈骞传》记载其上表,表示自己既位极人臣,年逾致仕,思欲退身,但晋武帝没有批准,让他仍任大司马。 陈骞以后屡次请求退休,晋武帝司马炎均下诏表示国家需要其在位以察朝政,不肯让其辞官。 陈骞不服气,辄归第,诏又遣侍中敦谕还府,回到了家,不想再上班了,皇帝又派高级官员到家里,把人请到单位去上班。 从上面这个记载中可以看出三点:一是当时是有退休制度的,年逾致仕,即超过了正常的退休年限,也就是超过了70岁;二是退休官员并非一到退休年龄就得退休,而是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继续留任;三是虽然超过了退休年限,虽然本人也想退休,但皇帝不批准仍然不能退休。 因身体原因可提前病退三国时期人的平均寿命很低,大约在30岁,凡是能活到70岁以上的都不容易,史书有时还会专门记上一笔,如贾诩、孙权、司马懿,他们都活到70岁以上。 史书把他们去世时的年龄专门记一下,说明长寿很不容易。 这样看的话,70岁的退休年限标准有些高,大部分人只能死在工作岗位上。 曹操活了66岁,诸葛亮活了54岁,曹丕只活了40岁,曹叡更低,只有36岁。 对于很多官员来说,年龄逐渐增大,身体有病,但还达不到退休年限,怎么办? 有办法,可以申请病退。 《后汉书郑均传》记载,议郎郑均参与机要,工作很辛苦,虽然没有到70岁,但身体状况不佳,最后以病致仕。 汉献帝时学者应劭撰《汉仪》,其中提到故胶东相董仲舒老病致仕,说的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58岁时以身体原因提出退休申请,并获得批准。 三国名臣华歆有个儿子名叫华表,入晋后官至九卿,后来也在未满退休年龄时称疾致仕。 乞骸骨:本人主动提出退休申请没到退休年龄,本人主动申请提前退休,这个申请一般称为乞骸骨,字面意思是请求使自己的骸骨归葬故乡,也就是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个说法来自《晏子春秋外篇》: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意思是,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 在史籍中乞骸骨也称为乞骸乞身等。 乞骸骨常与归田园告归相联系,所以古代官员退休又常称告老还乡。 不过,在三国时期,官员还乡不一定是回到自己的原籍,毕竟三国是个分裂时期,很多人的家乡已经成了敌国,想叶落归根也做不到。 三国时期的官员,有的退休后仍在供职的地方居住,有爵位的可以去自己的封地,因为封地相当于自己的新家乡。 238年,司马懿奉魏明帝曹叡之命领兵讨伐辽东的公孙渊,行军途中路过老家河内郡温县,河内郡太守、本郡典农校尉等率地方各级官员集体前来拜见,带来了天子所赐的谷帛牛酒。 司马懿已经很多年没回过老家了,于是在附近一个叫虢公台的地方设宴招待乡邻和故旧,宴饮累日。 宴会上,司马懿临场吟出一首诗: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毕力遐方。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这首诗被后世冠名为《宴饮诗》,诗中大意是:我大魏自宏业开创以来,太阳和月亮仿佛重新焕发出灿烂的光芒,天子命我率正义之师讨伐远方的敌人,在率领大军扫除恶人的途中我回到了故乡。 我要铲除万里疆域中的敌人,统一四面八方。 大功告成之后,我将待罪于舞阳。 司马懿的意思是,待我平定辽东后,就退休回到封地去养老。 司马懿想向魏明帝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此次如果再建平辽的功勋,也不要天子再加官晋爵了,而是马上申请退休,去封地舞阳,守着一个舞阳侯就心满意足了,这么说是让魏明帝放心。 官员退休后工资只拿三分之一汉朝和三国时期的官员退休后仍可以领到薪俸,只是标准较在职时有所降低,通常只有在职时的一半甚至更少些,多数人只能拿到原收入的三分之一。 不过,也有受到额外照顾,退休后仍拿全薪的。 三国名臣王祥出生于黄巾大起义爆发的184年,一直活到晋朝建立,在曹魏担任过多项官职,入晋后任太保,进封为睢陵公。 王祥因年龄原因多次乞骸骨,晋武帝最后批准了。 王详退休之后仍可居住在自己睢陵公的府第里,享受原来太保一职的待遇,上朝时站在三司之前,工资、年终奖跟在职时一样。 除了退休工资,一些高级官员退休时还能享受一笔可观的赏赐。 王祥退休时不仅待遇不变,而且获得一大笔赏赐,赐安车驷马,第一区,钱百万,绢五百匹,床帐簟褥。 一些名臣、有功之臣,退休时往往都能得到这样的赏赐,但这只是皇帝的恩赏,并不是制度,普通官员往往没有。 发布时间:2024-10-09 08:30:09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3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