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哲理故事《“半称心”中显境界》 内容: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游览杭州灵隐寺,一副直白朴素的对联引人驻足,细思颇为触动心弦。 素常,大家听得多是万事如意万事胜意等喜词吉语。 这寄予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但也仅仅是愿景而已。 现实生活中,能达致此境界者怕是打着灯笼也难找。 恰如季羡林先生所言,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那么,大多数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个体的人生常态是什么样的? 半称心而已。 这不难理解。 人生在世,世事多变,本身就存在太多不确定性。 既有拥抱成功的喜悦,也有经受失败的烦恼;既要努力有所得,也会操劳有所失。 而人又是情感动物,对一件事情、一种状态的满意度标准不一。 同样是一个馒头,饥渴之人拿到已是知足万分,而送给富足之人,却会招致嫌弃。 吃喝拉撒睡、酸甜苦辣咸,说起来这百味人生,恰恰源于半称心的心路历程。 话虽这么说,汲汲于诸事称心者却不乏其人。 这里头,有的是从自己出发,和自己较劲,旁人无从置喙,也算是人生不同活法的选择。 但有些人为自己称心打别人主意,甚至不惜走上歧路,就必须敲打一二了。 特别在官场上,有人为求政绩称心,铺张浪费整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有人本已官职不低,为了满足官大就代表一切的个人价值取向,跑官、要官、行贿买官,毒害官场生态,掉进深沟是早晚的。 人有七情六欲,谁都有欲望,这很正常。 但得陇望蜀,样样要占足,必然招灾惹祸。 反之,重拾半称心,客观认识自身的长短板、环境优劣势,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容易把简单的事情做得精致,使其变得不简单,在平凡的岗位做到极致,使其变得不平凡。 明末清初李密庵有首《半字禅》,读之慨然: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亲半爱半苦乐,半欲半禅半随缘。 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放弃对欲望的过度追逐,才能收获半人半我半自在的佳境。 当然,我们说体验半称心,绝非提倡消极对待生活、被动对待人生,而是要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在取法于上而得其中,不自满、不泄气,自强不息。 发布时间:2024-09-04 08:33:12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