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你的责任感,正在毁掉你! 内容: 有段时间朋友圈里流行这一样一句话:“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应该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咋一看没毛病,可是仔细想一想,所谓的有责任感,真的只是这样吗? 01看起来太负责可能不是一件好事我就职一家设计公司,经常被甲方爸爸们的各种奇葩需求花式折磨。 时间长了,很多同事都得了一种严重的职业病“电子社交恐惧症”,就是一听到电话或者微信响整个人就立刻焦虑不安。 为此,我手机常年静音,朋友之间联系基本靠缘分。 除此之外,我还听不得下面这些句子,这里面的每一个字眼,都无疑是在将我凌迟处死。 “在吗,还要再改下”。 “我觉得挺好,但不是我想要的感觉” 。 “我希望高大上一点,你这个太普通了”。 “你不要总是问我,如果我知道,找你干嘛”。 隔着屏幕你感受下,有没有窒息的感觉? 我经常说,能在我们公司留下来了,都是狼人。 其实,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直都很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主要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确认客户的需求,也没有做到及时反馈,最终导致不断返工,消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破坏大家的工作幸福感 。 问题很明朗,可是没有一个人跟老板提出来。 直到有一天,公司新来了一个女孩,她是直接带着作品来应聘的,老板当即就录用了。 公事一周后,大家对她的评价一致很高,不仅工作能力强,效率也非常高。 一次开会的时候,老板就让她跟大家分享下她的工作心得,她开始大方的向大家介绍她的工作方法。 她说自己之所以很少有客户表达不满或者提出修改意见,是因为她从头到尾有一套详细的层层确认机制。 说着,她向我们展示了自己设计的客户需求收集表和需求确认书。 从收集需求,到设计框架,设计初稿,出半成品,到最后出终稿,她把甲方会产生的所有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而且每做一步都要跟客户确认,并要求客户亲自签确认书。 她建议,以后业务部的同事在收集客户需求的时候直接将需求表发给客户并且引导客户自己填写,等到客户填写完之后让客户亲自签字确认,一旦确认不得再修改,否则甲方承担一切责任。 说罢,她得意洋洋的解释,这套机制会充分调动起客户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让客户从一开始就牺牲点时间成本,他就会慎重的提意见而不是给出各种模棱两可的意见来浪费大家的时间。 她说完这番话,所有人都拍手叫好,唯独老板一直沉着脸不发言。 末了,老板淡淡的说了句:“这件事再讨论,都去忙吧 ”。 大家面面相觑,原以为这么好的主意老板肯定会同意,没想到他的态度竟然那么冷淡。 尤其是刚刚还一脸春风得意那个女孩,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老板,她的表情分明是在说:“这么好的方法不用,你是傻子吗”? 等所有人都散去之后,老板问我:“你觉得那个提议怎么样? ”我回答:“看起来的太负责了,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02真正的负责是双赢这套层层确认的机制表面上看确实是我们作为乙方很负责,但实际上就是给我们甩锅找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我们做设计,原本是属于创意的工作,很多客户一开始确实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甚至也表达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一个优秀的设计,不仅仅是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学会替你的客户表达。 尽管我前面抱怨这份工作让我很痛苦,实际上我大部分时间还是很享受的,否则我也不会一直从事这份工作。 我们很多同事都是拿到项目就开始埋头设计,而我大多数时间就是在客户“闲聊 ”。 有时候跟客户聊心情,有时候聊生活,有时候聊美食,有时候聊爱情。 这些看起来和工作完全不相关的闲聊,在其他同事看来就是不专业,不负责,但实际上这些闲聊让我全面的掌握了客户的偏好。 例如从他们喜欢的美食我能判断他们对色彩的喜好,从他们聊时尚我能判断他们对高大上的定义。 去掉死板硬套和看起来负责任的层层确认机制,才能让客户彻底敞开心扉的信任你,这份信会让客户自己也找到参与感。 即便是有问题,我也通常会说:“那让我们来一起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调整方案”? 客户通常都会欣然应允并且积极给出自己意见,没有居高临下的孤行己见,而是友好的探讨。 最终,客户看到成品时会非常有成就感,这份成就感会让客户由衷的感谢你的辛苦付出。 通常这个时候我都会说:“你该感谢你自己,这也是你辛苦付出的成果”。 我敢于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客户敢于对自己的意见负责,最后达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 相反,我们再来看下这套看起来非常专业细致的层层确认制度,看起来客户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但也会让客户更紧张。 因为签字确认就意味着要承担责任,很多公司来找我们做项目都是部门负责人,老板根本不会参与决策,但一旦出了问题,老板就会直接问责负责人。 这样一来,负责人为了规避责任就不会给出具体明朗意见,一场没完没了的文字游戏就开始了。 最后设计出来的作品明明双方都不满意,但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怼甲方爸爸:“设计之前我们可是反复跟你确认过的嗷,结果不满意,怪我喽? ”“白纸黑字签名了,怎么着? 现在不认账了? ”“我们可是完全按照你的需求设计的,现在说不是自己想要的感觉,你确定你把需求给我说清楚了? ”想象下甲方爸爸被怼的目瞪口呆,一口老血的样子是不是很爽? 可是爽完了就会发现,除了甩锅的能力越来越强,你的创造力、抗压能力、责任感都在快速衰减。 这里有个很典型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是出了名的负责任,去他们的机场厕所走一圈,你就能感受到机场保洁阿姨的那种负责。 只要是他们自己负责的片区,目之所及满眼干净明亮,曾有媒体报道,日本人检验厕所是否干净的标准是打扫的人自己喝一口马桶里的水。 乍一看,这样的负责任真的是让人很敬佩。 可实际上,也正是这样的负责任造就了日本的很多短板。 大家都知道,日产的汽车在全球一直有口皆碑,但仔细看看他们的手机业务几乎为零,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手机更新迭代太快了,发展新业务势必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未知风险,一旦有风险就需要有承担着。 可是责任划分非常精细的日本人早都习惯了各扫门前雪,没有人敢积极的站出来说:“干,出了问题我负责”。 他们缺少这种敢于承担责任之外责任的勇气,所以他们害怕改变,就专注在一个领域内不断的深耕。 不信你看看日本的汽车,这么多年来外观上一直没有大的突破,直到近几年才出了几款取悦国内年轻人的SUV。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日本人没有中年危机,因为大家只需要把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耕好就可以丰衣足食了,谁还愿意没事瞎折腾? 03负责到极致是敢于承担责任之外的责任相反,我们国家近年来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尤其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支付业务和共享经济彻底改变了国民的生活和出行,这让很多国家都羡慕不已。 究其原因,还是和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的“江湖义气”有很大的关联。 回想下大家每次看武侠片的时候,那些侠肝义胆行走江湖的义士,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敢于承担”。 有时候,明明不是自己犯的错,他们也敢跳出来说:“这事是我一个人干的,与其他人无关”。 我想起自己刚到公司的第一天,一不小心把总开关碰了一下,大家都来不及保存重要文件电脑就关机了。 一个同事辛辛苦苦做了两周文件一下子没了,他瞬间暴跳如雷转身怒问:“谁,谁,到底是谁干的”。 我吓得瑟瑟发抖,正准备向对方道歉,旁边的同事一把拉住了我站起来说:“是我,我干的,对不起,对不起,这样这样,我知道找回方法,马上帮你弄好,别生气别生气”。 说着他又示意我别说话,他的这个举动当时让我特别感动,也很感激,并决定要留在那家公司。 后来,我这位同事就成了我现在的老板。 刚创业那会,他真的特别拼,别人家都恨比稿,他直接承诺先设计后付款,不满意全额退款,为此引来了很多同行的谩骂和员工的不理解。 再后来,别人家都是去投标那些有利可图的项目,他成天带着我们去投那些不赚还赔的项目。 开始跟着他的那些人觉得他没有商业头脑大多中途弃他而去了,而我一直对他深信不疑我相信他一定会成功。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之后公司迎来了真正的爆发。 因为前期的大量积累,我们收获了很多品牌案例,而且那些在同行看来近乎无理取闹的要求,我们都能“没下限”的一一满足,这道竞争壁让同行望而生畏。 所以当有人站出来说要用一套层层确认机制来为自己的不负责甩锅的时候,老板内心里是愤怒的,每一种美德发挥到了极致的时候,往往就是走向反面。 那个女孩看起来将责任划分的很清楚,说白了还是自己不敢担责任,这样的人尽管工作能力再强,也不能委以重任,一旦出现问题她的甩锅能力同样会让你惊叹。 我们需要负责的人,也需要真正敢于承担的人。 按照中国人喜欢说的一句老话就是“没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 就像正在热映的《中国机长》,面对危险机长临危不惧,在飞机挡风玻璃破碎,极寒缺氧,甚至乘客氧气即将用尽的情况下,他勇敢的做出了一个决定,冲进云层,带所有乘客回家。 我相信,他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一定是他心中那真正的责任感在驱使着他,否则但凡有丝毫犹豫,也就不会创造这个无人超越的奇迹。 在成功的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和技巧。 真正能过好这一生的人,靠的不是一点小聪明,而是那份实实在在的责任感。 今日话题互动:你身边那些看起来很负责的人,他们是怎么样的?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故事和千万网友一起分享。 发布时间:2024-08-16 09:15:56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