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情感故事《父亲的日记》 内容: 父亲的日记里多次出现自我反省,周围的人们因为他而痛苦,但这并非出于他的本意。 身为担负九口之家生计的家长,父亲比任何人都孤独凄凉。 当我长到和父亲去世时年纪差不多的时候,有一天,我读到了父亲的日记。 直到自己也成为父亲之后,我才发现了关于父亲的温暖和感伤。 父亲的日记在那儿13岁那年,我不得不和父亲告别。 30年之后,当我43岁的时候,又和父亲重逢。 我们分离的时候,他是5个孩子的父亲,九口之家的家长。 如今,我也成为一个孩子的父亲和一家之主。 我在老家上房的小壁柜里看到了父亲的日记。 父亲去世之后,日记本应该和其他遗物一起烧毁,然而妈妈发现了它,并把它保存在那里。 全家人都知道父亲的日记本保存在那儿,但是谁都没有兴趣,从没人打开壁柜。 创业10年后,我渐渐对事业产生了厌倦感。 偶尔,巨大的无力感汹涌而来。 10年来,我创作了那么多影像作品,然而这里面有一部是完全按照我的想法和意志创作、完全属于我的吗? 答案是根本没有。 事实上,作为人生主体的我并不存在。 而这样的生活今后还要继续下去,这让我感到绝望。 绝望渐渐扩散,变成对整个人生的怀疑,终于使我彻底沉落到没有任何欲望的心理恐慌的深渊。 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了遗忘已久的父亲的脸。 如果换成父亲,他会怎么做呢? 当时,我刚刚步入不惑之年。 我回到老家,打开壁柜的门,找出了日记本。 一如既往,父亲的日记本蜷缩在狭窄而黑暗的壁柜里。 突然间,日记本里升起了莫名的力量,猛地扑在我的脸上。 30多年来,说不定父亲也在那里虔诚地等待某个人。 我感到惭愧和内疚,不由得涨红了脸。 我用布包好日记本,带回了家。 与父亲重逢记忆中的父亲总是那样严厉。 即使孩子们犯了小小的错误,他也绝对不会姑息迁就。 我们兄弟姐妹偶尔失误或者犯错的时候,最害怕的人就是父亲。 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就是如此严格。 尽管父亲身体不好,但是他凭借清晰的头脑和永不疲惫的斗志,出色地完成农活。 不料走过40多岁,在迈入50岁门槛的时候,父亲迅速地丧失斗志,对未来感到悲观,因此变得无力,这让我非常痛心。 40岁的时候,究竟是什么让父亲充满斗志,支撑他坚强地生活? 50岁之后,又是什么将父亲赶进无力症和突然死亡的泥潭? 父亲在去世之前有着怎样的心情? 我自己在40岁之后,也沉浸于严重无力的心理状况,这与父亲的人生有很多相似之处,说不定我能从父亲的日记中找出某种线索。 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开始阅读父亲的日记的。 以一个父亲的身份,以一位40多岁家长的身份,与站在同等立场的另一个我相遇。 日记里有两位父亲。 我熟悉的父亲和陌生的父亲,这两个父亲形象共存在日记里。 可怕而严厉的父亲慢慢隐藏起来,取而代之的是和我一样苦恼矛盾,偶尔又过于脆弱的父亲。 他和我的年龄相差38岁,何况还有他去世之后的30年漫长岁月的层层累积。 然而日记里的父亲俨然就是现在的我只不过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四五十岁家长的形象。 作为负责一家生计的家长,父亲要和不时来袭的残酷现实作战。 作为5个孩子的父亲,他严格教育孩子、培养孩子,问心无愧。 同时,父亲又通过不断地自我省察,与自己进行艰苦的斗争。 那时候我还年幼,根本不知道父亲曾经历那样波澜壮阔的岁月。 直到现在,我才稍微有了理解。 通过日记,我终于了解到父亲的晚年,他的斗争真的很艰苦,很孤独。 如果当时家人能够支持父亲,能够理解父亲的内心,那该有多好然而没有人理解父亲,也没有人帮助父亲。 现在,我理解了父亲的心,也消除了对于父亲的重重误会,然而这对已经离开人世的父亲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只不过是对活着的我的安慰罢了。 想到这里,我就更加愧对逝去的父亲。 1980年1月10日傍晚时分,几天前去大邱的炳言回来了。 因为家里情况窘迫,他无法上大学了。 按理说,他也应该同意,可是他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坚持要上大学。 夜里,发生了家庭纷争,所有的人都很难过。 现在,家里存在很多问题,情况严重,一时之间我想不出办法。 他固执己见,我真为他的不懂事而担心,也很不高兴。 上有年迈的祖母和母亲,下有今年必须出嫁的女儿,还有两个分别考上高中和初中的儿子,以及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家伙。 加起来,情况真的严重到了无以言表的地步。 我不得不劝他退学,可是他不听话,真让人无话可说。 现在,我们家没有劳力。 虽然有土地,却不能像别人家那样生产,这样算下来,我们连维持现状恐怕都有困难,所以我私下里很担忧。 可是这小子却不懂父亲的心思,胡思乱想,多奇怪啊。 我的压力真的很大,连活下去的欲望都减弱了。 我的孩子对我的心情毫无所知,真是没心没肺。 1980年1月15日早晨7点20分左右,黄牛犊出生。 上有祖母和母亲,平辈有妻子,下有已到婚嫁年龄的大女儿,还有分别要上高中和初中的三儿子、四儿子,以及正在读高中的二儿子和去外地复读的大儿子,父亲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到了这个时期,向来端正工整的字迹出现了严重的歪斜,可以看出父亲当时的心情有多么痛苦。 但即使在这种状况之下,还是有着黄牛生崽的小小的喜悦。 1980年1月16日想来想去,家里的确存在很多经济方面的问题,我和妻子为此意见不合,这让我苦恼不已,每一天都过得很郁闷。 今后该怎么办呢? 明明不可能的事情,却偏偏要做,又不肯同意我的意见,我只能暗自伤心。 以前我所做的一切都变成叹息和遗憾,面对这个陷入窘境的家庭,我无能为力。 某个瞬间,我会厌倦人生,甚至冒出不该有的念头。 所有的人看上去都那么可怜,让人同情,我为此默默地流泪。 这是父亲去世7天前的记录。 那么严厉,那么一丝不苟的父亲,最后却对人生感到悔恨。 他似乎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觉得全家人都很可怜,还为此独自流泪。 其实他自己也是脆弱的存在。 日记本上的斑驳痕迹难道是父亲的眼泪? 想到这里,我的心塌陷了。 1980年1月17日炳东六年级快毕业了,他取出这些年的积蓄。 6年来储蓄的金额连本带利是5910元,我这个做父亲的好惭愧,觉得自己太吝啬了。 这点钱真是太少了,不是吗? 尽管这样,孩子还是顶风冒雪,连夜出去取钱。 他回来的时候,我有点儿心虚。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有资格做父亲。 我6年的储蓄是5910元,父亲为此深感自责。 几天之后,他的记录便永远地结束了。 生病多日浑身无力的父亲,那天早晨把饭吃得干干净净,然后去地里,绕着自己耕种过的农田走了一圈。 当时,我们兄弟姐妹还什么都不知道,正在上房里玩耍、嬉戏。 突然,下房里传来了祖母急切呼唤我们的声音。 我们稀里糊涂地跑到下房,父亲的呼吸已经变得很急促。 大哥预感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大声喊叫父亲。 父亲用模糊的眼神看了看我们,闭上了眼睛。 这就是父亲临终时的模样。 一句话也没说,父亲就这样突然离开了我们。 谁也不知道父亲的确切死因。 父亲的身体平时就不是很健康,正如他经常自责的那样,他无法正常干活。 而且临近去世的时候,他的身心都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一点儿力气也没有。 当时我只有13岁,很难理解父亲的苦恼和死亡。 我的童年虽然算不上富足,但是也没有什么大的缺憾,长大后生活也很顺利。 只要以后能像现在这样生活,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创建的小公司遇到了严重的经营难题,反反复复的烦恼快要把我逼疯了。 后来结婚,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继而成为一个孩子的父亲,这才稍微理解了父亲曾经背负的苦恼。 因为对家人的担忧而痛彻心扉,不得不走向死亡,他当时该是怎样的心情? 想到这里,我的心也跟着沉痛起来。 祖母和曾祖母也在当年相继跟随父亲走了。 父亲的苦恼因为他的去世而终结,却如数留给了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 留下来的家人们经历了艰难,平平安安地活到现在。 爸爸,您看看! 完全可以不用那么苦恼,不是吗? 当时,作为九口之家的家长,父亲肩负的生活重量,与我这个三口之家家长的压力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家长的压力不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改变。 为了养育家人,教育子女,今天的父亲们每天都在凄绝地挣扎。 透过父亲的日记,我看到了今天四五十岁家长的面孔,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 父亲的责任我们两口子本来打算不要孩子,轻松自由是我们的人生观。 但结婚8年之后,我们生下了芦达。 随着孩子的出生,我们的生活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妻子放弃了经验丰富的影像工作,做起了全职妈妈。 我每天早早下班,帮助妻子做家务,直到孩子入睡,就这样度过了无数艰难的日子。 生孩子之前,我根本无法想象父亲的痛苦和生活的重担,而今,这些都逐渐成为我的现实。 很大年纪才有了这个小家伙,我们俩都濒临崩溃。 养一个孩子尚且如此吃力,父亲却在温饱都有困难的时代养育了5个孩子。 九口之家,这家长的担子该有多么沉重? 我记忆中的父亲总是那么可怕。 收洋葱或红薯的日子,如果果实不够大,父亲就会粗暴地扔掉锄头,对家人大发雷霆。 我们兄弟姐妹5人放学之后要喂牛、割草,或者打扫庭院和房间,如果这些家务活没做,就会受到父亲严厉的批评。 有时虽然做了,但是没有做好,父亲也会发牢骚。 农忙时节,我们在放学路上和朋友玩,日落时才回家,肯定也要遭到父亲的责骂。 当时我没想到,父亲粗暴的外表下面竟然还有凄绝的反省。 父亲的日记里多次出现自我反省,周围的人们因为他而痛苦,但这并非出于他的本意。 身为担负九口之家生计的家长,父亲比任何人都孤独凄凉。 父亲的坟前正如父亲去看祖父的坟墓,30多年后的今天,我也站在父亲的墓前。 正如父亲在祖父墓前请求保佑全家,我也请求父亲保佑母亲拥有幸福的余生。 正如父亲每次去祖父墓前都眼含热泪,结婚以后我第一次带着妻子为父亲扫墓的时候,泪水也是止不住地流淌。 我想让他看看小儿子带回来的媳妇如果他能活着接受小儿媳的叩拜,那该有多好。 遗憾的泪水潸潸洒落。 还有一次,我也在父亲墓前流泪了。 那时女儿芦达周岁刚过,我第一次带她来到父亲墓前。 我忍受不住噎满喉咙的悲伤,可是那天我不能放声痛哭。 我已经身为人父了,女儿在看着我呢。 发布时间:2024-08-11 08:43:16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1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