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民间故事《狼头镖迷案》 内容: 一、这天上午,淄州府知府孟庆顺升堂断完案,正在大堂和捕头胡栋探讨政务,这时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丈惊慌失措地从外面跑进来,带着哭腔冲他们喊道:孟大人、胡捕头,大事不好,我家老爷被人杀了! 孟庆顺和胡栋扭过头一看,原来是淄州商会会长严大荣的管家孙林。 两人起身疾步走过去,对他说:孙管家,到底怎么回事儿? 快快讲来! 孙管家用衣袖抹了下眼泪,告诉他们,今天吃过早饭,夫人带着丫鬟去城外的大觉寺上香还愿,老爷一人在书房忙自己的事儿,后来,老爷让他去城北杜家村送一封信,他送信回来,去书房知会老爷,谁知站在门外一连叫了好几声屋里也没人答应,他就推开门进去了,结果看到老爷坐在太师椅上竟然气绝身亡。 孟庆顺和胡栋听罢赶紧带着仵作和几个捕快去了严宅。 严宅位于南城门附近的山阳街上,一行人赶到时,宅门外围满了看热闹的人,院子里传出严夫人悲痛欲绝的哭声。 胡栋让众人散去,护卫着孟大人进了严宅。 他们来到书房,劝慰了严夫人几句,然后让丫鬟扶她去后室休息。 严大荣的书房不是很大,靠西墙是一个小书橱,书橱前摆着一张书桌,书桌上放着笔架、砚台和一摞宣纸,还有一支已饱蘸了墨汁的毛笔。 书房靠北墙冲门的位置放着一张八仙桌,八仙桌两侧各摆着一把太师椅,严大荣就仰坐在左侧的太师椅上。 他神态安详,眉头舒展,嘴角带着笑意,咽喉处插着一枚柳叶镖。 狼头镖! 胡栋惊道。 孟庆顺闻声走到近前一瞅,果然看到那枚柳叶镖的镖柄上刻着一个狼头。 十多年前,中原一带出现了一个豪杰,姓徐名三,此人行踪诡秘,昼伏夜出,专杀为富不仁的土豪劣绅和危害一方的匪徒恶霸,死在其手下的歹人不计其数。 由于他所用柳叶镖上刻着一个狼头,因此人们都称他的镖为狼头镖。 孟庆顺沉吟了一会儿,皱着眉头说:十年前,那个徐三突然销声匿迹,人们再也没听到过关于他的任何传闻。 难道此人又出山了? 胡栋说:卑职听闻那个徐三专杀歹人恶人,从不杀好人,严会长怎会遭他毒手呢? 孟庆顺听罢也是一脸茫然。 在他眼里,严大荣可不是个坏人。 严大荣在府衙街经营着一家杂货店,雇着几个伙计,由于他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生意一向火爆。 加上他为人低调、谦虚、和善,在淄州商界深受尊敬和爱戴。 三年前,淄州商会的会长病故,严大荣以全票当选为新会长。 三年来,他殚心竭虑、宵衣旰食,使得淄州商业繁荣兴旺、生机勃勃。 提起他来,人们无不竖大拇指。 如今,徐三竟然改变以前只在夜晚惩处歹人的习惯,光天化日之下闯入严宅杀死了严大荣。 是潜隐多年的徐三变了呢,还是严大荣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 孟庆顺把孙管家叫进来,问他严大荣最近是否有什么反常的行为。 孙管家想了想告诉孟庆顺,前天上午,严大荣吃过早饭来书房,发现书橱里的书被翻动过,猜测书房夜里进过贼,好在经查验也没丢啥东西,严大荣就没让报官,但后来严大荣的脸色就一直阴沉着,夫人问他怎么了他也不回答。 孙管家讲完后,胡栋走到书橱前,他看到中间那层的书摆放有些混乱,就随手把那些书抽出来。 这时,隐藏在书后的一个按钮露了出来。 他轻轻转动那个按钮,只听咔咔一阵响,书橱竟往右移动了一尺的距离。 胡栋走过去,看到原先被书橱遮挡的墙面露出一个壁洞,壁洞里有一个红漆木盒。 他小心翼翼地把那个木盒搬出来,放到书桌上。 孟庆顺问孙管家木盒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孙管家摇了摇头说,他从来没见过这个木盒,也不知道书橱后还藏有一个壁洞。 这时,胡栋从严大荣腰间摸来一串钥匙,只试了两把,就把木盒上的铜锁打开了。 胡栋掀开盒盖,看到里面并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张折叠起来的宣纸。 他拿出那张宣纸展开,只见上面写道:吾父严明山,当年被徐三所杀,此仇不共戴天。 今杀父仇人隐身在大觉寺当了住持,有朝一日吾必手刃之。 严大荣书。 孟庆顺和胡栋看罢一下惊呆了。 徐三竟是严大荣的杀父仇人? !孟庆顺问孙管家:孙管家,你看看这张纸上的字可是你家老爷的笔迹? 孙管家看了一遍回答:确实是我家老爷所写,但所写内容与事实不符。 说到这里,孙管家沉默了一会儿又说,老太爷已故去多年,现在说出来也无妨。 那是二十多年前,我刚来老太爷家当佣人,发现老太爷经常昼伏夜出,来去匆匆,就问太夫人,太夫人只是摇头叹息。 有一天清晨,老太爷背着一个口袋从外面回来,我就趁他去茅厕的工夫打开那个口袋,里面竟然是几件还粘着泥土的青铜器。 我顿时明白过来,原来老太爷发的是盗墓财。 当时我就有些犹豫,要不要去官府告发。 谁知就在我举棋未定的时候,老太爷出事了,他和两个朋友在盗挖一座汉墓时,被坍塌的墓道砸死在里面。 有人发现后报了官,官府派人把他的尸体挖出来送回了家,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太夫人一滴眼泪也没掉,只是恨恨地说了句,掘人坟墓不可活,该! 孙管家说完后叹了口气,又道:那时老爷还未成人,太夫人就没告诉他真相,只是督促他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好人。 几年前太夫人身患重病,临终前就把实情跟他说了。 按说对于老太爷的死因,老爷是知晓的,不知他为何写出这样的话来。 听完孙管家的讲述,孟庆顺看了胡栋一眼,问他:胡捕头,是不是徐三知道了严大荣要找他寻仇,干脆先下手为强,趁他不备先把他杀了? 胡栋摇了摇头回答:我感觉此事没这么简单。 如果两人交手,严大荣也会几下子,总得留下打斗的痕迹;如果严大荣是中镖而亡,那他也不会死得如此安详,脸上更不会有笑意。 仵作验尸时发现严大荣前胸有一块碗口大的绿斑,我判断严大荣在中镖之前就已死了,或许是中了什么毒。 孟庆顺觉得胡栋的分析有些道理,就命他三天之内破获此案。 二、胡栋带人走访了严宅附近的多户居民,都说案发那天没看到有陌生人进入严宅。 他又找到与严大荣关系要好的几个商铺掌柜了解情况,其中聚客来绸缎庄的于掌柜向他提供了一个线索。 十天前的一个中午,于掌柜在街上碰到严会长,看他脸色不大好,就问他干啥去了。 严会长说清雅斋古玩店举行开业庆典,请他过去主持。 于掌柜有些纳闷,按惯例,新开业的店铺中午要举行答谢宴,参加开业庆典的客人都会被店主请去赴宴,像严会长这样重要的人物更是不能缺席,但他竟然没去,实在是反常。 于是他就问严会长为啥没去参加答谢宴,严会长说了句身体不舒服就匆忙走了。 但他能看出来,严会长肯定是碰到了非常生气上火的事。 胡栋派人去调查那个清雅斋古玩店的情况。 经调查,那家古玩店的掌柜叫周吉。 周掌柜是浙江杭州人,平生酷爱收藏、赏玩各种古物,上个月他来淄州游玩,认为淄州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民间肯定藏有不少古物,于是就在顺河街盘下两间店面开了古玩店。 据周掌柜介绍,古玩店开业那天中午,他在淄州最好的饭庄集贤楼定了好几桌酒席,庆典结束后,严会长却说身体不舒服,头疼得厉害,中午的答谢宴就没去,但毕竟人家给自己主持了开业仪式,他心里过意不去,晚上就派人给严会长送去两坛好酒和一斤上等西湖龙井表示感谢,但严会长两袖清风,愣是没收。 胡栋又向孙管家求证。 孙管家证实那天晚上周掌柜确实派人来送过东西,但他家老爷没收,让来人把东西拿了回去。 胡栋有些懊恼,责怪自己不该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 既然知道徐三的下落,把他抓来审讯不就完了吗? 话虽这么说,但胡栋心里还是存有疑虑。 大觉寺位于城西五里外的玉泉山南麓,寺庙住持叫了空,是一位慈眉善目、气度不凡的僧人,之前胡栋陪家人去上香,曾见过他两次。 这样一位得道高僧,怎么会是徐三呢? 晚上,胡栋正在府衙的住处考虑明天到底要不要去大觉寺抓捕了空,突然听到有人敲门。 他问了声:谁? 门外没人吭声。 他走过去打开门,见门外没人,地上扔着一张纸条。 他捡起那张纸条展开,看到上面写着一行字:大觉寺住持乃徐三是也。 胡栋脑海中不禁涌现出一连串疑问。 是谁给自己送的这张纸条? 他怎么知道了空就是徐三? 他为什么要告诉自己这个消息? 是想借自己之手除掉徐三呢,还是有其他什么目的? 胡栋越想越糊涂,决定第二天先去找师父,让师父帮他参谋参谋。 胡栋的师父叫冯铁山,早年曾在淄州府衙当总捕头。 十年前,冯铁山抓捕到一名朝廷要犯,在押解回府衙的路上,却不小心让要犯逃脱。 时任知府暴跳如雷,将他打了五十大板,赶出府衙永不再用。 离开府衙后,冯铁山心灰意冷,就去玉泉山二涧谷过起了归隐生活。 后来经人推荐,胡栋的爹娘把他送去冯铁山那里拜师学本事。 几年后,胡栋得到了师父的真传,并在师父帮助下进淄州府衙当了一名捕快。 又几年后,胡栋凭借实力一步步坐上了捕头的位子。 第二天一早,胡栋来到师父的住处,向师父说明了来意。 冯铁山接过那把狼头镖看了看,点点头对胡栋说:没错儿,这把飞镖正是徐三的! 说完,他捋着胡须沉思了一会儿,自言自语道,难道那位严会长真是徐三所杀? 胡栋又告诉师父在严大荣前胸发现一块碗口大的绿斑。 冯铁山听后说:多年前一位朋友来看我,他说有人研制了一种邪门的毒药,叫什么绿骷夺命散,凡中此毒者,会在快乐中死去,且死后前胸会出现大块绿斑。 难道严会长是中了绿骷夺命散? 这么说来,严会长的死与徐三无关? 胡栋问师父。 冯铁山皱了下眉头: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不过据为师所知,徐三惜镖如命,用镖杀死对方后,一定要把镖收回去。 但这次他却把镖留在了严会长的尸身上,着实可疑。 此外,也没听徐三说过绿骷夺命散是他研制的啊! 胡栋听罢又问:师父认识徐三? 冯铁山嘿嘿一笑,反问道:栋儿,你可知当年为师抓捕的那名朝廷要犯是谁? 胡栋摇了摇头:不会是徐三吧? 没错,正是徐三! 不过,他不是逃脱了,而是为师主动放了他! 冯铁山告诉胡栋,十年前,知府魏大人的小舅子仗着姐夫的权势,横行乡里,欺男霸女,连害了好几条人命,但魏大人却徇私包庇、不闻不问。 后来,那个祸害被徐三给铲除了。 魏大人暴怒,给了冯铁山三天时间,命他将徐三捉拿归案。 冯铁山经多方查访,寻到了徐三的藏身之地,并设计将其抓获。 被捕后,徐三仰面长叹:可怜我徐三一生惩治歹人无数,没想到却落了这么个下场,我死不足惜,但那些歹人会在权贵庇护下继续为非作歹,我死不瞑目啊! 徐三的话让冯铁山动了恻隐之心,他把其他捕快支开,和徐三促膝长谈,然后偷偷解开捆绑他的绳子,制造了被他逃脱的假象。 冯铁山讲完后对胡栋说:仅凭徐三一己之力,哪能惩治光世上的恶人歹人? 但他疾恶如仇、为民除害,不能冷了他的心。 用自己的前程换回他一条命,为师不后悔! 接着,胡栋告诉师父大觉寺住持了空长老有可能就是徐三。 冯铁山听后大惊,当即决定和胡栋一起去大觉寺会会了空。 三、胡栋和冯铁山翻过三道山梁来到玉泉山南麓的大觉寺。 值勤僧人向住持通报后,把他们带到了住持的禅房。 落座后,冯铁山悄悄向胡栋摇了摇头,意思是这位了空长老并不是徐三。 谁知他的这一举动被了空看在眼里,了空冲他哈哈一下,说道:冯兄在上,请受小弟一拜! 冯铁山听罢大惊:长老认识冯某? 了空回答道:冯兄,小弟正是徐三也! 说完,他伸出手在自己脸上抓扯几下,把一张人皮面具揭了去。 冯铁山再一看,没错儿,眼前这位正是徐三。 他一把抓住徐三的手,热切地问道:徐贤弟,你为何出家当了僧人? 又为何改换面目? 徐三叹了口气,把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原来,当年冯铁山义释徐三后,徐三为了不再给他添麻烦,就去了邻省河南,继续行侠仗义、打抱不平。 当时有个盗墓团伙在开封、洛阳一带,疯狂找寻、盗挖古墓,前朝一些王侯将相的墓都毁在他们手里,官府也曾派兵缉拿他们,却无功而返。 徐三思忖再三,决定除掉他们。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在荒郊野外截住了那个团伙的头儿周单喆。 一番交手之后,周单喆落荒而逃,他在后面穷追不舍。 就这样,他一直把周单喆追到了这座大觉寺。 二人在大觉寺再次交手。 寺庙住持慈云长老出来劝解,周单喆不但不领情,反而一脚把慈云踹倒在地。 徐三见状就过去搀扶慈云长老,周单喆见机会来了,就向徐三打来三枚银针。 慈云长老嘴里叫声不好,一把推开徐三,用自己的肩头替他挡下了那三枚银针。 徐三大怒,随手打出一枚狼头镖,正中周单喆的咽喉,周单喆一个趔趄栽倒在地不动了。 徐三急忙把慈云长老扶进禅房,去掉他肩头的衣服一看,才知道周单喆的那三枚银针浸了剧毒。 徐三跑出去,想到周单喆身上找解药,却发现他竟然不见了。 他也顾不上寻找,匆忙跑回禅房,这时慈云长老已是奄奄一息。 慈云长老弥留之际告诉徐三,自己已没有时间去选任新的住持,因看他佛缘深厚,且日后福报无量,故希望他能继承衣钵,继任住持。 慈云长老说完便把象征大觉寺住持权位的佛珠串从脖子上摘下来递给他。 徐三接过佛珠串使劲点了点头,慈云长老这才面带微笑圆寂了。 毕竟慈云长老救了自己一命,徐三也不好食言,好在他没有家室,出家对他也没啥影响。 为了防止官府抓捕和仇家骚扰,他为自己制作了一张人皮面具,从此以了空长老的名号在大觉寺当了住持。 徐三讲述完,胡栋拿出那枚狼头镖递给他看。 徐三看后大惊,问他:你从哪里得到的这枚镖? 胡栋就把经过说了一遍。 徐三起身走到禅床旁,掀开枕头拿出一个小盒子,从里面摸出四枚和胡栋那枚一模一样的飞镖,对师徒俩说:当年我在二龙山学艺时,师父亲自给我打制了五枚柳叶镖,并教给我用镖绝技,因此我对这五枚镖视若生命,每用必然取回。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又说,可惜,上次用镖射杀周单喆时,被他诈死带镖逃走。 丢掉一枚镖,我伤心了许久。 难道严大荣是被周单喆杀死的? 这样想着,胡栋又把严大荣死后前胸出现绿斑的事儿给徐三说了。 徐三听后惊道:慈云长老圆寂后,前胸也出现一块碗口那么大的绿斑! 原来如此,杀害严大荣的凶手应该就是周单喆,是他研制了绿骷夺命散。 可他为啥要嫁祸于徐三呢? 仅仅是为了报当年的一镖之仇? 估计这已不是秘密了,干脆就跟你俩都说了吧! 徐三见胡栋一直在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自己,咬了咬牙说道,其实慈云长老圆寂前还告诉我,当初这座寺庙是一位汉王出资修建的,汉王去世后就葬在山上的翠柏林下,首任住持为感念汉王建寺之恩,就对寺庙进行扩建,把汉王墓道入口罩进了一座禅房,并密令此后历任住持必须在此禅房居住,为汉王守墓。 四天前的一个晚上,我在禅房揭掉面具准备休息,突然听到窗外有动静,我随手一镖打过去,飞镖穿过窗纸掉到了地上,并没打中那人,我赶紧追出去,看到一个身影往山下跑去,那人的身影特别像周单喆。 周单喆是个盗墓贼,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应该知道了汉王墓道入口就在住持禅房的秘密,于是趁夜色前来打探,结果目睹了我揭面具的过程,也怪我大意了,平常都是先灭灯再揭面具,那晚忘了先灭灯。 这家伙是想借官府之手除掉我,然后再盗挖汉王墓的陪葬品。 真是用心良苦啊! 冯铁山听后嘿嘿一笑,说道:那咱们就来个将计就计,瓮中捉鳖! 四、当天下午,一队捕快在捕头胡栋的带领下大张旗鼓地来到大觉寺,将寺庙住持了空长老锁拿。 了空长老大呼冤枉,质问捕快为何拿人。 胡栋斥道:有证据证明你与一起命案有关,知府大人命我们带你回府衙讯问! 当夜,月色朦胧。 二更天,两个黑影悄悄溜进大觉寺,摸进了空长老的禅房。 突然,随着一声呼哨,一队人马从四面八方冲过来,将禅房团团包围,火把嗞嗞响着,把四周照得亮如白昼。 了空长老拨开人群来到禅房门口,刚开口说了句阿弥陀佛,就听嗖的一声响,有东西从禅房里飞出来。 了空长老用手中的禅杖一挡,那件东西落到地上,原来是枚银针。 与此同时,一个黑影冲破窗户跃出禅房。 了空长老眼疾手快,扬手一镖,正中那人膝盖。 那人一个趔趄栽倒在地。 众捕快冲上去,把那人擒住。 了空长老走过去把那人脸上的黑布扯掉,断喝道:果真不出我所料,周单喆,还真是你啊! 你不是被官府锁拿了吗? 周单喆恨恨地问。 了空长老哈哈大笑:人不是我杀的,官府又放了我! 周单喆听后仰面长叹: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都怪我一时糊涂,用了这种嫁祸于人的计谋,否则,就凭我的绿骷夺命散,不一定收拾不了你! 这时,胡栋挤到近前,他瞥了周单喆一眼,失声道:你你不是周吉周掌柜吗? !哈哈! 周单喆惨然笑道,单喆单喆,不就是个吉字吗? 胡栋暗自嗟叹,他怎么也没想到,那个穿着得体、外表儒雅、谈吐斯文,怎么看也不像坏人的周吉,竟然就是江湖上鼎鼎有名的盗墓贼周单喆! 知府大人孟庆顺连夜对周单喆进行审讯。 知道大势已去的周单喆,竹筒倒豆子般把一切都供述了。 当年徐三在大觉寺打的那一镖,其实并没击中周单喆的要害。 他担心徐三会继续发镖,就躺在地上诈死,等徐三把慈云长老搀进禅房后,他趁机逃走了。 在几个小弟的护送下,他回到老家养伤。 养好伤后,他本打算找徐三复仇,可这时江湖上却没了关于徐三的任何消息。 他去大觉寺打听,连问了好几个僧人,都说没见过徐三。 没能报那一镖之仇,周单喆怎肯善罢甘休,他把那枚狼头镖时刻带在身上,以警示自己不要忘记报仇雪恨。 大约一个月前,周单喆听说淄州汉王墓的事儿,就从老家来到淄州,盘下两间门面开了家古玩店,打算以做生意为名偷偷打探汉王墓的情况,再伺机盗墓。 后来,周单喆打听到淄州商会会长严大荣的父亲当年曾得到过一张汉王墓的布局图,布局图画有墓道入口的位置。 于是他在古玩店开业那天,邀请严大荣前来主持仪式,并在仪式结束后,和他进行了一次密谈。 周单喆对严大荣说,只要他把汉王墓布局图提供给他,将来古墓里的宝贝两人均分。 谁知,严大荣听后却把他训斥了一顿,说他家根本就没有什么汉王墓布局图。 两人闹了个不欢而散,严大荣连中午的答谢宴也没参加。 周单喆不死心,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偷偷翻进严宅去寻找那张布局图。 他溜进书房,发现书橱中间那层存放的是严父遗留的各种风水玄学书籍,书籍上落着厚厚一层灰尘,好像多年没人翻动过。 他灵光一闪,把那些书籍抽出来,结果看到一个按钮,转动按钮,书橱往右移动,露出的墙上显出一个壁洞,壁洞里有一个红漆木盒。 他把木盒拿出来,又在壁洞底部找到一把钥匙,并用那把钥匙打开了木盒上的铜锁。 最终,他在木盒里找到了那张布局图。 这时他才明白,严大荣可能真的不知道他爹藏匿布局图的事儿。 当天半夜,周单喆按照汉王墓布局图所画,摸进了大觉寺,当他来到住持的禅房外面,舔破窗纸往里看时,碰巧看到住持了空长老正从脸上往下揭面具,而那位了空长老竟然就是徐三。 他这一惊非同小可,嘴里不由得啊了一声。 这时禅房里灯灭了,接着一枚飞镖穿过窗纸飞出来,他头一歪,飞镖没打中他,他惊魂未定,飞快逃下了山。 再后来,严大荣发现书房被盗,循迹找到了那个壁洞和木盒,猜想木盒里面的东西是被周单喆偷走了。 他到周单喆的古玩店找他,周单喆自然不会认账,两人大吵了一架。 严大荣警告他尽快归还木盒里的东西,否则就去报官。 周单喆知道严大荣是商会会长,和知府大人关系要好,他如果真去报官,肯定没好果子吃。 最后他决定除掉严大荣,并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计谋。 昨天上午,周单喆来到严大荣家,刚好就他一人在家。 两人话不投机又吵起来。 本来他没想用绿骷夺命散毒死严大荣,怕节外生枝,谁知严大荣摆出架势要和他拼命,无奈之下,他只得趁严大荣不备,冲他打出一枚浸了绿骷夺命散的银针。 严大荣死后,周单喆把他放到太师椅上坐好,掏出那枚狼头镖插进他的咽喉,又模仿他的笔迹伪造了那张誓言书装进红漆木盒中,并把那把钥匙系到他腰间的钥匙串上。 昨天晚上,周单喆见官府并未将了空长老缉捕,以为他们没发现那个木盒和里面的誓言书,于是又用扔纸条的办法提醒胡栋。 这天下午,他见官府终于将了空捉拿,以为机会来了,就带着助手前来探墓,没想到却中计落网。 周单喆讲完后,哈哈一笑,说道:我周单喆死不足惜,可惜我研制出来的绿骷夺命散,从此要绝迹于江湖啦! 说完,他使劲咬了咬衣襟最上端的一粒盘扣。 不一会儿,他整个人慢慢瘫软下去,脸上却带着快乐的笑意。 发布时间:2024-07-27 08:34:11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