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伊丽莎白·科克伦 内容: 妇女适合做什么? 这是1885年匹兹堡《快报》上的一篇社论。 里面写道:体面的女人,只能深居简出,等待男人们来娶。 如果哪个女人不幸没能嫁出去,她只能待在父母或亲戚家中,当一个不要报酬的管家或做一个保姆。 当读到这时,一个女孩子被气得满脸通红,她抄起笔,立即给编辑写了封信,痛斥社论的观点。 信中写道:国家正把一半人民的聪明、智慧和技巧白白地浪费掉,妇女应该在社会上占有与男人同样的地位。 这位18岁的女孩子没敢在信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不过这是她最后一次没有理直气壮地做妇女应该做的事。 她就是伊丽莎白科克伦。 《快报》的编辑乔治麦登被这封没有署名的信深深地感动了。 无论里面的文体,还是逻辑都是上乘的。 他马上在报上发了条广告:邀请那位写信批评我们社论的先生和他会面,商讨今后为该报写文章之事。 科克伦来了,麦登吃惊了。 从没有女人胆敢闯进报社的办公室,麦登干脆地说:他的报纸从不雇用女人。 科克伦据理力争,麦登只得让步,建议她写些花边新闻。 科克伦拒绝了,她坚持要写严肃体裁的文章。 麦登又让步了,但他要求科克伦必须用个男人的名字。 科克伦再次拒绝。 正在两人争执不下时,报社的一个小伙计走过,吹着美国民歌大师斯蒂芬福斯特的流行歌曲《内莉布莱》,科克伦灵机一动,便用内莉布莱做了笔名。 科克伦开始做妇女从没有做过的事。 她到工厂、医院、救济院去采访。 一次,她在一个制瓶厂找到了个工作,在老鼠乱窜的车间里,科克伦与女工们一天干14小时的活。 为了挣到5美元,她们每星期得干满6天。 女工们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向她倾诉她们的疾苦。 科克伦仔细听着、认真记着,她所写的揭露文章震动了匹兹堡。 19岁时,科克伦到墨西哥去采访。 在那里,她写贫困,写吸毒,写政府的腐化。 这一切触怒了墨西哥政府,她被迫离开墨西哥回国。 回国后,她继续写,告诉美国人民墨西哥妇女的遭遇。 没多久,科克伦去纽约,在约瑟夫普利策办的《世界报》里当了记者。 她想写一篇关于布莱克韦岛的文章,这是一个坐落在纽约东河上的疯人院。 她向普利策建议说:最好的调查办法,就是她自己装扮成疯子,这样她可以与其他疯子做伴,以掌握第一手材料。 普利策同意了。 科克伦开始作准备。 她练习尖叫,做鬼脸,目光呆滞地盯人。 然后她到纽约南部找了个供寄宿的房间。 她用在墨西哥学到的几句鳖脚的西班牙语告诉房东说:她是古巴一家大财主的继承人,她现在就在这儿等从哈瓦那开来的卡车送她回家。 随后她又哭又叫,呼唤着仆人。 如愿以偿,科克伦被送到了医院,从那儿又被送到布莱克韦岛。 在布莱克韦岛,科克伦发现了一切:这里医生是冷酷无情的;护士是心狠手辣的;食物是令人作呕的,居住条件是肮脏不堪的。 病人们受到的是非人的待遇。 她还发现,这虽说是一所疯人院,但里面关的并不都是疯子。 有些人仅仅是因为年老多病,而他们所受到的是同样残酷的待遇。 他们挨打、挨饿,被关在像牢房一样的屋子里。 10天后,科克伦被保释出来。 一回到家,她就写了一系列篇名为在疯人院铁栏的背后的文章。 这些文章轰动了纽约,轰动了全国,迫使政府对疯人院进行调查,并拨了一笔款子用以改善疯人院的条件。 科克伦下一步的对像是美国,当时存在的一种工资低,劳动条件差,残酷剥削工人的小工厂血汗工厂。 她看到一家纸盒厂在报上的招工广告,便去了,并被雇用了。 于是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她被关在只有煤气灯照明的小屋里干活。 厂里不少工人是12岁的女工。 头两个星期,她们是没有工钱的。 这样,工厂经常只雇用她们两个星期,然后再解雇她们,分文不给。 科克伦又以她那犀利的笔,写出揭露文章,并敦促法律要保护这些女工。 科克伦以自己的勇气,为美国妇女争取了不少荣誉和权利。 但她并不因此而满足。 她还要征服更大的世界。 1872年,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写了著名的畅销小说((80天环游地球》。 书中的主人公菲利斯福格经过各种困难,用了80天作了一次环球旅行。 科克伦宣布她要打破这个纪录,《世界报》同意支持她。 就这样,1889年11月14日早上,科克伦从新泽西州出发了。 不顾狂风暴雨,不畏疾病骚扰,科克伦不停地走着,不间断地给《世界报》发回电报和信。 全国都以极大的热情和好奇注视着这个女孩子。 美国欢腾了,有人为她写书,有人为她歌唱。 多少种鲜花,多少列火车,多少匹赛马都以科克伦命名。 当她抵达旧金山时,成千上万的人到码头上去迎接她。 妇女们举着旗帜走在她的马车前,乐队为她奏乐,观众为她欢呼。 在乘火车横跨美国时,每到一站,人们都热烈地欢迎她,在堪萨斯州,甚至有人让她竞选州长。 她回来了。 经过72天,她回到了新泽西州的码头。 她创造了环球旅行新纪录。 美国妇女为她感到自豪。 新泽西州的州长就此说过:美国妇女再也不会受人歧视了,她们将被看做是有决心的,有独立精神的,并能在任何情况下照料自己的人。 以后的一生,科克伦也一直在为改善美国妇女的地位作斗争。 她自己办了报纸,还经营了工厂。 后来她的厂子倒闭了,她又回到纽约,在《纽约晚报》当了名小记者。 1922年,伊丽莎白科克伦去世了。 她的一生为美国妇女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十九条修正案,承认妇女有选举权。 妇女的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时代变了,妇女不再满足只是待在家中,她们走向了社会。 发布时间:2025-11-23 09:08:43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1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