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现代故事《薪火》 内容: 就父子两个人,两间破房子,分什么家! 立德叔铁青着脸。 自强跪在父亲面前,一副不答应就不起来的架势。 室内的空气令人窒息,我低着头,后悔建议自强跟他的父亲分家,不敢帮腔。 以后别后悔。 僵持半天,立德叔松了口。 在我们几个村干部的见证下,八十岁的立德叔跟五十岁的儿子分了家。 立德叔住东厢房,自强住西厢房,共用的厨房里多了一个新灶台。 分了家,下半生就有保障了。 自强看着我,眼里满是感激。 一天,我看到立德叔端着碗,坐在门坪的矮凳上,背向太阳吃饭,一只瘦瘦的黄狗趴在他的脚边。 他站起来夹菜,影子被拉得又细又长,碗里的饭,人一口、狗一口、影子一口。 我的内心掠过一丝凄凉,懊悔替自强出主意。 立德叔中年时是个走村串户的货郎,自强经常逃学,没少挨立德叔的打,但还是小学未毕业就辍学了。 立德叔哀叹,他家没有读书种。 他对村里的学生很和善,经过学校,恰逢下课,他都会停下来给我们一些糖果。 我成绩优秀,他就多给我糖。 我读完初二,因为凑不出学费,辍学了,他每次见到我,总会说,可惜了一棵好苗子。 他对读书郎大方,对自己和家人却是另一番景象。 在我的印象中,自强没有穿过几次新鞋。 每次自强的鞋破了,立德叔都拿火钳在灶里烧红,对着破的地方,哧的一声便合缝了。 我经常看到青春期的自强看着自己的鞋出神。 有时候,买的鞋是生胶,烧红的火钳补不了,立德叔就用针线缝,补一处,手指被针刺出几个窟窿。 立德叔伸出鲜红的手指给我看,微笑着说,为了省点儿钱,就要多出几滴血。 我到立德叔家,见到最多的是清可见底的粥和一碗从年头端到年尾的咸菜。 听说,立德叔的老婆在自强五岁时跟别人跑了。 立德叔疼我,却不疼自强。 因为自强逃学,还偷他的钱。 立德叔每次回到家,便关起门算货款。 自强从门缝里看着那一沓沓整齐的人民币,直流口水。 立德叔的钱只进不出,自强说,烧香都求不到他爸的钱。 后来,同学们背起书包上学,自强背起行囊,加入打工一族。 在外闯荡了几十年,自强钱没有挣到,身后也没跟着一个女人,上了村里的光棍儿榜。 感觉肩上的挑子越来越重,立德叔拿着一杆秤、一个蛇皮袋,改行收鸭毛。 哪家鸭毛晒干了,他就会准时出现。 在立德叔的眼中,鸭毛就是钱。 他到哪家收鸭毛保证收得一根毛不剩。 一次,就在立德叔即将把鸭毛全部装进袋里时,一阵风吹过,卷走了几根。 立德叔拔腿就追,几番缠斗,总算把它们逮了回来。 风想从他的手中抢钱,打错了算盘。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不咸不淡地过去。 哪想到,老了,自强闹着要分家,立德叔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直到村民们围着村委议论低保名单,立德叔才明白过来。 自强,你这兔崽子,给我起来。 日上三竿,自强还在被窝里,被立德叔拽起来。 手脚健全,吃什么低保? 立德叔盯着赤膊的自强,看着眼前乱成一团糟的房间,干呕着责问。 我的低保批了? 自强睡眼惺忪,没有听出父亲话中的火药味儿,边系腰带边冲到村委。 公告栏前,人声鼎沸。 自强看到冯自强三个字,高兴得把我抱起来。 立德叔颤颤悠悠地走上前,拨开众人,伸手想把冯自强三个字撕掉。 但糨糊粘得紧,只抠掉强字右边的虽字,成了冯自弓,人群中笑声一片。 管他自弓不自弓,领了低保就不是自强。 立德叔像一头固执的老山羊,碰到谁就顶谁。 低保名额凭什么给自强? 立德叔顶上了我。 他无儿无女! 我搬出新规。 他有父亲,我还没有死。 我可以养他。 立德叔很强硬。 靠你? 天天稀粥配咸菜,你自己能活就不错了。 父亲收鸭毛,儿子穿破棉袄,我不用你养。 自强的话点燃了立德叔的怒火:苦瓜藤上的苦瓜,难道你还想变成甜瓜? 我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该用时,我自然会用。 所以,吃低保才是最好的保障。 为了吃低保,父亲可以不要,但良心总得要吧? 你挤占了村东陈婶的名额,知道不? 他们孤儿寡母的,你们的良心呢? 这个你们,当然也包括我了。 挤掉谁,我是知道的。 听了立德叔的话,我窘在原地。 有了低保,自强不再种田,饭后不是散步就是下棋。 而立德叔照常收他的鸭毛,寒来暑往,佝偻着身子走村串户。 冬至那天,自强慌慌张张地跑到我家,说他爸快不行了,有事情要交代我。 我来到立德叔的床前,立德叔从枕头底下摸出一本皱巴巴的存折,颤抖着递给我,说:我一直想给村里做点儿事,存折里的钱给村里小学设立自强基金,谁家的孩子念不起书,就资助谁。 交代完,立德叔脸上的笑容还未散去,脸色已经苍白,就像黑白相片。 立德叔的灵柩停放在祖屋大厅,所有吃过立德叔给的糖果的人听说了,都前来守灵,整个大厅站满了人。 自强在天井香炉前烧纸,被烟熏得泪流满面。 办完立德叔的丧事,自强在家里待了好几天,连门都不出。 村里人都在议论,立德叔的遗产,就这样捐出去,任谁都心疼。 立德叔坟头的草还未长出,自强就拿起秤和蛇皮袋,走村入户收鸭毛。 他说,他要向父亲学习 发布时间:2025-11-15 08:47:12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12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