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现代故事《神探》 内容: 入夜时分,秋雨绵绵。 刑警大队长打来电话,说青山大道二十八公里处发生了一起疑似交通肇事逃逸事故,破案线索几乎为零,交警大队请求刑警大队尽快派人协助侦破。 老邢接了电话,睡意顿消,跳下床就要出发。 老伴说,明早再去不行啊? 老邢说,这种案子,要的就是争分夺秒,哪能等。 老伴嘟哝说,马上退休了,还有这种精神头。 就是派人,也该派年轻人去。 那帮交警,平时牛哄哄的,这会儿倒想起你了。 老邢说,这是人家高看咱一眼。 咱在位一天,就有一天的责任。 也许,这是我这辈子破的最后一桩案子呢。 老伴也起了床,找出雨衣,塞到他怀里,说,那你叫上一位年轻人,别逞强。 老邢喊上刚从警校毕业不久的小孙,开警车直奔案发地点。 青山路在城市南部,是条新开通的公路,两条隔离带中间是机动车道,隔离带两侧则是为小型农用车、电动车设置的非机动车道。 公路西边,便是广阔的农田和村庄。 公路设计充分考虑了村民们的需要。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倒在了西侧隔离带外,虽没有流血,但伤势严重,交警赶到时老人已人事不省。 老邢带小孙勘查一番后,问,查看公路上的监控录像了吗? 交警同志说,要是有监控,也就不用麻烦刑警同志支援了。 青山路交付使用的时间紧,还没来得及安装监控呢。 老邢又问,现场可发现了什么物品? 交警说,只有一只保温饭盒,圆形,上面扣盖的,装在蓝尼龙绸袋子里。 老邢问,是伤者自带的吗? 交警说,问过家属了,不是。 伤者是去张家湾村看望生病的老姐姐,怀里只揣了五百元钱。 伤者被120送去医院后,我们去过那位老姐姐家,伤者只在那儿坐了不到半小时,看天气不好,留下钱便走了,是空手走的。 老邢问,那个保温饭盒呢? 交警答,带回去了,要做进一步检验,兴许能发现点什么。 老邢想了想说,那你们走吧,我和小孙留下,再查查看。 交警同志便离开了。 雨大起来,打在身上啪啪响。 老邢扭头仔细查看公路上的动静,对小孙说,你赶快去找一个保温饭盒,再找一个袋子,不一定非找尼龙绸的,深色布的就行。 回来时先把汽车藏好,藏远点,把所有的灯都关闭。 然后你来这儿找我,鸦默雀静的,千万别喊,我躲在暗处,看得到你。 小孙疑惑地问,师傅,啥意思? 老邢说,戏法自有高妙,你快去快回就是。 夜已深,雨愈紧,伴着一阵阵的寒风,冷得人直打寒战。 小孙回来后,就将刚买的保温饭盒和一个深紫色的袋子交到老邢手上。 老邢用鞋带将那装着饭盒的袋子拴好,紧挨马路牙子放着,另一头则拴在树根上。 然后,两人便一同蹲在树丛暗影中。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往前跳,小孙不时掏出手机看。 老邢低声说,把那玩意儿关掉,当心它一唱,误了大事。 想看时间,问我,前后差不了三分钟。 小孙冷得有点受不了,问,咱们得等到什么时候? 老邢仍是附耳低言,从子时到天亮前,都有可能。 我不敢说十有八九,赌上一半吧,特别是过了半夜这一阵,这狍子极有可能返回来,他要找他的饭盒。 一声狍子,顿时让小孙明白了许多,可他还是将信将疑,说一个破饭盒值多少钱,不至于吧? 老邢说,不是钱的事,他怕的是警察顺藤摸瓜。 我估摸,这小子是个农民,在外面打零工,担心晌午吃不上饭,才带着饭盒。 而且我猜他没啥案底,头一回摊上这么大的事,心理承受不住,等夜深人静的时候,极有可能摸回来。 撑着点吧,当警察,先得练耐性。 果然被老邢猜着了,半夜一点半的时候,隔离带东侧,从北向南远远驶来一辆电动摩托车,速度不快,骑车人手执电筒,一路往路面上扫照。 他看到了马路牙子上的东西,似乎很兴奋,急忙停车,跑到跟前去,伸手去抓袋子,却又抓不起来,惊怔之后,转身欲跑,可身后已站立着两位身穿警用雨衣的警察,一只腕子也随即被铐住,与那位年轻人连铐在了一起。 老邢抓过那人手上的电筒,去电动摩托车跟前查看,左侧后视镜还歪着,应该就是这样了,飞驰的电动摩托车正是因后视镜剐倒了路上的行人,骑车人才逃逸而去。 老邢拍拍骑车人的肩膀,笑着说,事不小,也不大,老实交代,争取宽大处理吧。 又对小孙说,给交警打电话,让他们快点来接人,连夜审。 小孙问,那咱们呢? 老邢说,又冷又饿又困,回家先泡个热水澡,再吃碗热汤面,最好是麻辣的,吃饱,睡觉。 发布时间:2025-11-15 08:43:48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1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