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历史故事《信用的奇迹》 内容: 1648年,也就是清顺治五年,中国刚刚经历过天翻地覆的剧变,南明王朝还在做最后的抗争。 这一年,遥远的荷兰发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家公司发行了一份债券。 发行债券的这家荷兰公司叫列克戴克上水坝水务公司,该公司主要是负责维护位于乌特勒支水坝上方的克莱河堤,这张债券面值1000荷兰盾,债券的持有者将每年获得50荷兰盾的利息。 债券内容手写在羊皮纸上,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一种持续支付收益的永久债券。 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它必须永远支付利息。 可是永远到底有多远呢? 商家承诺终生保修,当你需要他们时早就不见踪影了;健身会所宣称成为VIP就永久免费,当你兴冲冲上门消费时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而列克戴克上水坝水务公司的这张债券却创造了奇迹。 起初,债券的持有者前往公司的财务主管约翰范胡根浩克家中领取利息,他尽职尽责地支付利息并在文件背面注明,最终债券背面的空白处被填满,于是一份被称为塔隆的纸质文件,经水务公司书记官的公证后被附加在债券的后面,继续记录着接下来的每一笔支付金额。 在其后的三百多年中世界地覆天翻、硝烟四起。 然而和古老而坚固的防洪堤一样,不管这个世界再怎么变化,这张债券却默默地坚守它的信用。 即使在二战最激烈的时候,水务公司也压根没想过要跑路,当时债券的持有人安妮弗兰克和她的家人躲在自家小黑屋中,这些款项却仍然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支付。 列克戴克上水坝水务公司后来被并入了乌特勒支水务委员会,它所有的责任和义务也被转到了委员会。 每年50荷兰盾的利息,如今被转化成欧元,也就是每年11。 34欧元。 2003年的时候,这张古老的债券被拍卖,耶鲁大学买下了它,但出资购买的耶鲁大学贝尼克图书馆遇到一个小麻烦,因为图书馆只接受那些不再具有任何实质用途的文档,但这一债券却仍然有效。 最后专家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债券本身被收藏,而收取利息的塔隆文档被分离出来。 从1648年5月15日列克戴克上水坝水务公司发行债券起,到2018年已经过去了370年,信用一直在得到延续。 直到今天耶鲁大学还会定期派人收取每年11. 34欧元的利息。 金融史学家威廉戈兹曼详细记录了这个故事,这张债券也解释了荷兰为何会一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28 08:30:10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1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