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历史故事《朱升的远见》 内容: 朱升是明代的开国谋臣,他的谋略远见和智慧才能,为朱元璋成就帝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明太祖朱元璋对朱升非常信任,视之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时常跟他商讨军政方略。 朱元璋在刚刚兴兵起义的时候,早就听说了朱升的大名,他攻下徽州后,特地召见了当时还是一介儒生的朱升,虚心向他问政。 朱升就说了三句话,立即解决了困扰朱元璋良久的问题,为他以后的扩张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三句话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意思是让朱元璋要巩固后方,建立根据地;要发展生产,有足够的粮食;要定小目标,做长远打算。 朱元璋严格按照这三句话的意思去做,最终取代了各路义军,成就了王业。 有一次,朱元璋的军队准备攻打处州,但是处州城防坚固,易守难攻,朱元璋的计划在将领中引起了很大争议。 朱元璋就问朱升:处州难攻,我们要攻下它吗? 朱升毫不犹豫地告诉朱元璋,一定要攻取处州,理由就是:处州有刘基、叶琛、章溢,都是建国佐才,平时很难把他们招至麾下,只有夺取处州,才可得这些人才。 从长远看,现在费点力气是值得的。 朱元璋听从他的意见,攻克处州后,即派人礼聘刘基等三贤,与宋濂一起召至应天,正如朱升所言,这三个人的加入,使朱元璋如虎添翼。 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大战。 前三天,陈友谅军占据上风,朱元璋军处境不利,渐有败绩。 有人建议朱元璋撤退,朱升极力反对,献策说:贼尽国兵而来,众多粮少,不能持久。 我师结营于南湖嘴,绝贼出入之路,待其粮尽力疲,进退两难,前后受敌,克之必矣。 朱元璋说:我粮亦少。 朱升胸有成竹地说:去此百里许,有建星、子昌、天保、刘椿四家,蓄积稻粮,宜急去借,勿为贼先取也。 朱元璋即分兵前往借粮,得粮万余。 后来,陈友谅粮且尽,至八月底不得不冒死突围,经南湖嘴进入长江,奔还武昌。 在泾江口一战中,朱元璋冒着雨点般的流矢,亲坐胡床指挥伏兵截杀,终于获得了胜利。 发布时间:2025-10-27 08:30:10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1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