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易水绝唱——浅谈荆轲刺秦王 内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人生莫过于一首歌。 前奏,渐入,至高潮,最后以平淡告终。 那是大多数人的歌,也有那么一些人,选择把高潮部分安排在歌曲的尾声,让他的一生在终结时得到升华,彻底的绽放、爆炸,然后久久回荡在世间荆轲,便是这么一首歌,一曲千古绝唱。 歌,有它的深邃,有它自己的灵魂。 它为演唱者效力的同时,它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音符。 荆轲作为太子丹之客,主人报仇心切却又命其愿足下更虑之。 一道本是休止符的命令,荆轲却把它唱了下去私说樊於期献首,终得将军烈士头。 他洞悉主人的心思,欲报见陵之耻又不忍伤长者之意。 他有太子丹没有的大局思想,有太子丹没有的当机立断。 表面抗旨而实际忠于主上,帮主人干了一件他不忍干的事。 如果当时太子丹有何过分的责备,那他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曲,有它的势如破竹,有它的一去不返。 一首曲,从拨动琴弦的那一刻起,它就不会停下直至曲终人散。 它从不犹豫,不作停顿,像一匹冲锋的战马,四蹄无悔地背着身后的家园。 我想今天再没有可能听到当时荆轲的歌声了。 那该是怎样的一个场景? 不知当时日在何方,不知是阴晴雨雪,也不知天地相接的尽头是否有异光,海的深处是否有蛟龙翻身只知道,易水边上,一曲绝唱正在绞转,升腾,死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 荆轲在唱,他在通向死神的路上歌唱! 唱一场时代的风云变幻,唱一身无所畏惧的勇气! 一个人可以在黄泉浪边回荡一路的歌声,他可以说是出离勇敢了。 我顿时觉得手中的笔是如此的软弱无力,脑海里又是如此乏于言辞,我竟无法在温柔的灯光下榨出一个贴切的词语去描述这么一个从容赴死的身影! 调,有它的始终如一,有它的一气呵成,首尾相接。 荆轲是大义凛然的踏上刺秦之路的,当然,他也是一样大义凛然的死在刺秦的殿上的。 他死前的姿势很难看,满身血染,连直立的力气也没有,倚着冰凉的柱子,两脚张开,坐在同样冰冷的地上而死。 我想如果可以选择死的姿势,绝对没有人会愿意这样死去。 可荆轲,他,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或者说他超脱了人的一切怯懦,超脱了生的灵魂对死亡的恐惧。 此刻的他已化为一首歌,以对敌人的怒骂作为最后一段歌词。 荆轲的死时是惊心动魄的,而他死后更是摄人魂魄的。 悲壮的音符激荡于咸阳宫,那种复仇的声波几乎能穿透每一片瓦砾,以至千古一帝也为之目眩良久。 后世会永远记住秦始皇,也会永远地,在提及秦始皇的同时,忆起那么一位曾冒滔天之险奋死刺秦的人荆轲,惊歌,一曲惊世的歌。 风依旧萧萧,不知易水寒否? 青山还在,只是壮士一去不复还 发布时间:2025-10-09 09:35:31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1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