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哲理故事《不为物累》 内容: 不为物累,物者为何? 物,是外物,是指人身体之外的任何事物。 既包括形而下的,如金钱、权力、名望等,也包括形而上的,如所思、所想,一己之执念等。 物累,则常常是因为好之过甚,求之过度或者求之不得其道,凡事又放不开,不能淡然处之,而造成的。 《世说新语雅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 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 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簏,着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 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两屐! 神色闲畅。 于是,胜负始分。 祖士少,就是祖约,东晋名将祖逖的弟弟;阮遥集,就是阮孚,是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儿子。 他们二人,各有所好,祖约喜欢钱财,阮孚喜欢收集木屐;但当有外人突然闯入时,二人的表现,却大相径庭:祖约是慌慌张张,急于掩饰,深恐金钱被别人分享;而阮孚则是神色闲畅,意态潇洒从容,并且还由自己的所好之物,悟出一番人生哲理未知一生当着几两屐! 感悟人生苦短。 从物累的角度看,祖约,显然是为物所累者;而阮孚则表现得自然、洒脱,可谓不为物累者也。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有一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求财求利,人之所欲存焉,本无可厚非,但若然贪欲之心过强,求之无度,甚至于,在求财求利的道路上,不择手段,损人利己,那财利,自然也就成为物累了。 再者,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道,而得之之财,自为物累矣,故而,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求财求利,如此;名望、权力,亦是如此。 好名,亦人之所欲存焉。 若然,以功业获名望,以才学得大名,名实相符,自是无可厚非,而且还是名声愈彰愈好。 以美名,立榜样,树楷模,也为社会提供一份正能量,可谓功莫大焉。 但如果,一味求名,名实不符,靠吹牛皮,靠虚假造势,而获名,那名,亦自是必然成为物累矣。 古人云:名者,实之宾也。 名是靠实而立的,名实不符,那名也只是一个肥皂泡,吹得越大,破裂的程度也就越大,最终,也许只会身败名裂。 执念,亦是人生一物累也。 好多人,也许对此不以为然,甚至于将之等同于理想、信念等。 其实不然,理想,是奋斗的目标,信念,是前进的动力,它们所提供的是一种正能量,而执念,却常常是执于一端,固执己见,乃至于刚愎自用,它往往叫人走向极端,乃至于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 所以说,一着执念,即成物累。 凡此种种,物之累,难可尽述。 那么,怎样才能不为物累呢? 《庄子山木》中有一句话,曰: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也? 意思是说:人若能支配利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支配,又怎会被外物所牵累呢? 因之,懂得支配外物,成为物之主人,方得不为物累。 其要,就在于要有一份淡泊的襟怀,要学会放下,懂得舍,懂得弃。 以追逐财利而言,要适可而止,有度而行。 财利为何? 财利,就是为了养身,用老百姓的一句话来说:钱,够花的就行了。 若然再淡泊一些,如夫子所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安贫乐道,物累自是荡然矣。 量力而行,亦是特别重要。 权力、名望,固然重要,可是能力不够,难以实现,也是徒然的。 追权逐利,获取名望的路上,常常是荆棘丛生的。 执念,很坚强,可是能力不够,无法实现,一场执念,也只是竹篮打水罢了。 法国作家卢梭,有一句名言: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人的欲望远大于人的能力。 此言不虚也。 痛苦,正是欲望过甚,所致也。 欲望过甚,即为物累。 不为物累,方得活出一份人生潇洒;不为物累,亦是一份姿态翩翩的生命境界。 发布时间:2025-09-28 08:37:11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1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