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我可以忍受黑暗 如果我从未见过光明”出自哪里? 内容: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这句话可以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原作者表达的意思:我生活在黑暗之中,原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但是自从见过光明之后,它让我见识到多彩绚丽的世界。 当我再次回归到黑暗之中时,发现自己承受不了当下的黑暗了。 这层意思要结合原作者的人物背景来理解。 这句话出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短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原文:Had I not seen the SunI could have borne the shadeBut Light a newer WildernessMy Wilderness has made译文: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关于艾米莉·狄金森这个人物,做个简单介绍。 她是美国的传奇诗人。 她出生于一个保守的律师家庭,在青少年时代接受过宗教思想教育,性格保守而孤僻,再加上曾经受挫的情感经历,使她有过一段闭门不出、杜绝社交的时期,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 从以上这些信息可以看出,这位传奇诗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杜绝社交,性格孤僻。 知道了这一点之后,对于理解“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这句话很有帮助。 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这首诗可以判断为她受挫的情感经历给她上的一课。 原本她可以埋头专注写诗,但是中间发生了一些事情,使她的生活中增加了一丝别样的情趣,让她感受到了孤独以外的情感。 遗憾的是,这种情感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她只能重新退回自己孤独的世界中。 然而,现在的孤独却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孤独了。 这大概就是作者的感受,就像她的诗中说的这句“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太阳”。 另外一层意思则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可以引申出的含义:我原本已经习惯了黑暗的生活,但是自从见过光明之后,它让我迸发出新的追求,我不再安于现状,而要追求更加多彩绚丽的生活。 作为读者,我们不光要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表达的感情,更要结合当下,用发展的眼光和角度来为这些经典诗句拓展新的意义。 就像这句“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由作者的切身体会和思维方式决定的,我们读者除了理解作者之外,也可以用自己的角度去解读。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黑暗的时候,这种黑暗可能是贫穷,当我们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可以固守贫穷,但是在见识过日新月异、机会良多的现代,我们还应该忍受贫穷吗? 显然不能,我们要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这种黑暗也可能是孤独,在信息闭塞的时期,我们与外界的联系很少可以理解,但是在拥有了信息发达的各种资源之后,我们还能闭门造车吗? 显然不能,我们要追求对外交流。 这种黑暗也可能是无助、弱小等等,身处在充满无限可能的当下世界里,我们还能装“无助”,等待命运的屠宰吗? 显然不能,我们要自立自强。 这些应该成为这句“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诗句,在新时代被赋予的新的含义。 发布时间:2024-07-18 10:08:22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