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现代故事《关键要求》 内容: 小胡最近当上了《洹江文化》的编辑部主任。 上任后,小胡决定对杂志进行改版。 意想不到,郭恒旭县长召来小胡,说想亲自听他汇报一下近期工作。 小胡见了郭县长,认真地汇报了工作情况。 郭县长听完,说:《洹江文化》虽然是内部刊物,但读者很多。 这次改版,会进一步提升杂志的水准。 郭县长的话让小胡非常激动,他拿出事先备好的样刊,请郭县长过目。 看了装帧精美的样刊,郭县长满意地点点头,随后说:我也提一点小小的建议,我个人认为,这个刊名制作得简单了点。 洹江文化这四个字,现在就是普通的电脑字体,缺乏新意。 小胡急忙解释道:县长,您说的没错。 我们编辑部已经商量过了,准备尽快请知名书法家,重新题写刊名。 郭县长问道:找知名书法家写这几个字,恐怕价格不菲? 省内的书法家,大概要四五千元的样子。 小胡想了想,说。 郭县长摇摇头:办刊物,钱应该花在刀刃上,四五千块钱买几个字,太浪费,我倒觉得没那个必要。 这下,小胡犯难了,电脑字体县长不满意,请书法家又嫌花钱多,这可如何是好? 郭县长显然看出了小胡的心思,他笑笑说:我有个想法,你们不妨在全县范围内,搞一个刊名书法征集,所有人都能参加,择优选用,给予奖励。 这么一来,既提高了咱们杂志的知名度,又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小胡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应承道:县长,这个主意太好了,就这么弄吧! 那好! 郭县长继续说,我知道你们编辑部人手少,这个征集活动,我让县政府办公室的华主任给你们帮帮忙,所有应征作品都寄到他们那儿,他们整理好了再给你。 评委由你们找吧,就从市书法家协会,请几位水平高、在全省范围内有知名度和有声望的,最好在书协有一定职务的老书法家做评委,请这样的人做评委更具说服力。 整个评选过程,必须公开透明,关键要看字写得怎么样,你懂吧? 我明白,我明白! 小胡点头如捣蒜。 郭县长换了一种轻松的口吻,说:其实,我也很喜欢书法,偶尔涂上两笔。 这个活动我也参加一下,是否能入选不重要,我这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郭县长最后一句话,让小胡眼前一亮,他想:最近上头发了话,不提倡领导题字。 怪不得县长不敢直说,拐弯抹角了半天,原来是想借征集活动,自己题写刊名。 想到这儿,小胡心里窃喜,如果他能帮领导心愿得偿,那仕途还不是一路绿灯? 可小胡只高兴了一天,就感觉这事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第二天,小胡便在网上看到了《洹江文化》征集刊名书法的公告,文中明确指出:所有应征作品不写落款,组委会为每个作品编号,隐去作者姓名,给专家进行评选。 本次评选过程由公证机关监督,评选结果及时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征集截止后,小胡从县政府办公室华主任那里,拿到80多幅应征作品,一下子傻了眼。 所有的应征作品都只有编号,没有作者姓名。 小胡犯了难,他没有马上离开办公室,磨磨蹭蹭的就是不走。 还有什么事儿吗? 华主任看着小胡,疑惑地问。 见此刻左右无人,小胡急忙上前,压低了声音,对华主任说:郭县长也参加这个活动了,具体哪一幅字,是郭县长写的呀? 你什么意思? 华主任警觉了起来,他睁大双眼,盯着小胡,你问这干吗? 领导参与活动不假,他就是想了解一下自己的书法水平。 从华主任那碰了一鼻子灰,小胡悻悻而归。 郭县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他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让他自己去核对笔迹? 可小胡刚看了几幅作品,脑袋就大了。 郭县长平时写文件都是用钢笔,和毛笔字可差远了,谁能看得出来? 关键时刻,小胡想起了自己的师父。 晚上,在编辑部附近的小酒馆里,小胡和他师父也就是退休的编辑部老主任对坐。 酒过三巡,老主任眯缝起眼睛思量,半晌,他说:郭县长到县里不到一年,其实我也不太了解他。 华主任我倒知道,他和郭县长是老乡。 郭县长一来,就把他提到了县办主任的位子,绝对的嫡系,他不可能和郭县长对着干。 你不用揣摩郭县长心思,他要有什么想法,自己不说,也会通过华主任透露给你。 既然这些都没有,你就不要在这上面瞎寻思了。 师父,现在我该怎么办? 小胡急切地问。 老主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郭县长那天见你,对于这件事,具体说了点什么? 小胡仔细想了想,把郭县长的每一个要求又说了一遍。 老主任点点头,和小胡一阵耳语,最后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放心吧! 有了师父的提醒和点拨,小胡心里有了底。 经过评选,第27号作品被专家一致推荐为最终选用作品,成为《洹江文化》改版后的新刊名,并获得5000元奖金。 在公证处监督下,第27号作品的作者浮出水面,他正是洹江县现任县长郭恒旭。 当晚,在编辑部附近的小酒馆里,师徒二人再次对坐。 小胡拿出一沓宣纸给师父:这都是参赛作品,这张,是郭县长中选的那幅字。 老主任一张张地看着,没说话。 小胡继续说:这次评选,我敢保证,一点猫腻没有。 我请来的三位书法家,一致选了郭县长的字。 我就觉得奇怪,您看郭县长这字,没什么出类拔萃的,为什么会获得专家的一致认可? 老主任笑笑,说:没错,我也这么想。 郭县长这字,水平的确很一般。 我这两天了解了一下,郭县长在调任洹江县的县长之前,是市文化局的局长,也是市书法家协会的名誉会长,跟市里书法家们关系都很好。 老主任喝了口酒继续说:专家为什么会选择他的字? 我之前再三叮嘱你,一定要严格按照郭县长的要求找评委,为什么? 你仔细想想他的要求:在省里有声望、有知名度,最好在市书法家协会担任一定职务的老书法家,这么多定语,你以为领导是随便一说? 字字都是关键! 市书法家协会里符合所有标准的人,也就四五个,这几位还都是郭县长的老熟人。 小胡若有所悟,但他还是不明白:没有落款,评委怎么能一下子认出郭县长的字来? 老主任咧嘴一笑:年轻人需要历练,观察事物还不够仔细! 老主任说着,将27号作品铺开来放在桌上,我问你,郭县长叫什么? 郭恒旭。 对! 老主任说着,左手食指重重地点在洹江文化这四个字的洹字上,然后又用手掌挡住了左边的三点水,老主任缓缓抬起头看着小胡:明白了吗? 有这半边在,郭县长还用落款署名? 小胡,你也学过书法,郭县长这四个字,是不是洹字写得最好,最见功力? 小胡点点头:您别说,郭县长这个洹确实有独特的韵味。 老主任说:郭县长每次签名都要写亘,说不准还是经过名家设计的。 我敢保证,就这半个字,评委们就能断定,这幅字出自郭县长笔下! 小胡长出一口气,不禁感叹道: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老主任说:这回全明白了吧? 不过,有时糊涂点也不是坏事。 我还是要恭喜你,你领会领导意图,请来了好评委,整个征集活动毫无瑕疵,公众认可,领导满意,你的未来大有前途啊! 小胡抿了一口酒,笑了。 发布时间:2025-08-23 08:42:38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10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