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顾茅庐》故事概括(三顾茅庐的故事详细原文) 内容: 《三顾茅庐》故事概括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三顾茅庐》详细原文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 ”遂整衣出迎。 视之,乃司马徽也。 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 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 ”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 ”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 ”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 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 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 ”玄德惊问其故,回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 ”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 ”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 ”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 ”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 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 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 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 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玄德曰:“何颍川之贤乎! ”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 ”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 ”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 ”云长问:“那二人? ”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众皆愕然。 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 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言罢,飘然而去。 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 ”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 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何人所作? ”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 ”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 ”农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冈,乃卧龙冈也。 冈前疏林内茅庐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 ”玄德谢之,策马前行。 不数里,遥望卧龙冈,果然清景异常。 后人有古风一篇,单道卧龙居处。 诗曰:“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同出问。 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玄德曰:“你只是说刘备来访。 ”童子曰:“先生今早出发。 ”玄德曰:“何处去了? ”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玄德曰:“几时归来? ”童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 ”玄德惆怅不已。 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罢了。 ”玄德曰:“且待片时。 ”云长曰:“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 ”玄德从其言,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 ”遂上马,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 观之不已,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 玄德曰:“此必卧龙先生也! ”急下马向前施礼,问曰:“先生非卧龙否? ”其人曰:“将军是谁? ”玄德曰:“刘备也。 ”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 ”玄德曰:“久闻大名,幸得相遇。 乞即席地权坐,请教一言。 ”二人对坐于林间石上,关、张侍立于侧。 周平曰:“将军何故欲见孔明? ”玄德曰:“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 ”周平笑曰:“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 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 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 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玄德曰:“先生所言,诚为高见。 但备身为汉胄,何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于命? ”州平曰:“山野之夫,不足与论天下事,适承明问,故妄言之。 ”玄德曰:“蒙先生见教。 但不知孔明往何处去了? ”周平曰:“吾亦欲访之,正不知其何往。 ”玄德曰:“请先生同至敝县,若何? ”周平曰:“愚性颇乐闲散,无意功名久矣;容他日再见。 ”言讫,长揖而去。 玄德与关、张上马而行。 张飞曰:“孔明又访不着,却遇此腐儒,闲谈许久! ”玄德曰:“此亦隐者之言也。 ”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 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 ”玄德便教备马。 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 ”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 ”遂上马再往访孔明。 关、张亦乘马相随。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 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 ”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 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 ”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 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将近茅庐,忽闻路傍酒店中有人作歌。 玄德立马听之。 其歌曰:“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 君不见东海者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 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楫芒砀隆准公;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 二人功迹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 ”歇罢,又有一人击桌而歌。 其歌曰:“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桓灵基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 青蛇飞下御座傍,又见妖虹降玉堂;群盗四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二人歌罢,抚掌大笑。 玄德曰:“卧龙其在此间乎! ”遂下马入店。 见二人凭桌对饮:上首者白面长须,下首者清奇古貌。 玄德揖而问曰:“二公谁是卧龙先生? ”长须者曰:“公何人? 欲寻卧龙何干? ”玄德曰:“某乃刘备也。 欲访先生,求济世安民之术。 ”长须者曰:“我等非卧龙,皆卧龙之友也:吾乃颍川石广元,此位是汝南孟公威。 ”玄德喜曰:“备久闻二公大名,幸得邂逅。 今有随行马匹在此,敢请二公同往卧龙庄上一谈。 ”广元曰:“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 明公请自上马,寻访卧龙。 ”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 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 ”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 ”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 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玄德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乃立于门侧窥之,见草堂之上,一少年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   玄德待其歌罢,上草堂施礼曰:“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 昨因徐元直称荐,敬至仙庄,不遇空回。 今特冒风雪而来。 得瞻道貌,实为万幸,”那少年慌忙答礼曰:“将军莫非刘豫州,欲见家兄否? ”玄德惊讶曰:“先生又非卧龙耶? ”少年曰:“某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 愚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现在江东孙仲谋处为幕宾;孔明乃二家兄。 ”玄德曰:“卧龙今在家否? ”均曰:“昨为崔州平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玄德曰:“何处闲游? ”均曰:“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玄德曰:“刘备直如此缘分浅薄,两番不遇大贤! ”均曰:“少坐献茶。 ”张飞曰:“那先生既不在,请哥哥上马。 ”玄德曰:“我既到此间,如何无一语而回? ”因问诸葛均曰:“闻令兄卧龙先生熟谙韬略,日看兵书,可得闻乎? ”均曰:“不知。 ”张飞曰:“问他则甚! 风雪甚紧,不如早归。 ”玄德叱止之。 均曰:“家兄不在,不敢久留车骑;容日却来回礼。 ”玄德曰:“岂敢望先生枉驾。 数日之后,备当再至。 愿借纸笔作一书,留达令兄,以表刘备殷勤之意。 ”均遂进文房四宝。 玄德呵开冻笔,拂展云笺,写书曰:“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 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 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 社稷幸甚! 先此布达,再容斋戒薰沐,特拜尊颜,面倾鄙悃。 统希鉴原。 ”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 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别。 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 ”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 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玄德闻歌曰:“此真卧龙矣! ”滚鞍下马,向前施礼曰:“先生冒寒不易! 刘备等候久矣! ”那人慌忙下驴答礼。 12下一页诸葛均在后曰:“此非卧龙家兄,乃家兄岳父黄承彦也。 ”玄德曰:“适间所吟之句,极其高妙。 ”承彦曰:“老夫在小婿家观《梁父吟》,记得这一篇;适过小桥,偶见篱落间梅花,故感而诵之。 不期为尊客所闻。 ”玄德曰:“曾见令婿否? ”承彦曰:“便是老夫也来看他。 ”玄德闻言,辞别承彦,上马而归。 正值风雪又大,回望卧龙冈,悒怏不已。 后人有诗单道玄德风雪访孔明。 诗曰:“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 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   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 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 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 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况吾欲见大贤耶? ”张飞曰:“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 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 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 ”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 ”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 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 ”均曰:“昨暮方归。 将军今日可与相见。 ”言罢,飘然自去。 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 ”张飞曰:“此人无礼! 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 ”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 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 ”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 ”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 ”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 玄德拱立阶下。 半晌,先生未醒。 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 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 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云长再三劝住。 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 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 童子欲报。 玄德曰:“且勿惊动。 ”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 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 ”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 ”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 尚容更衣。 ”遂转入后堂。 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 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 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 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 二公谬举矣。 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 惟将军图之。 ”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 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 ”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 ”玄德闻言,顿首拜谢。 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后人有诗赞曰:“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备当拱听明诲。 ”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麻礼物。 孔明固辞不受。 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 ”孔明方受。 于是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 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 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 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又有古风一篇曰:“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玄德等三人别了诸葛均,与孔明同归新野。 玄德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孔明曰:“曹操于冀州作玄武池以练水军,必有侵江南之意。 可密令人过江探听虚实。 ”玄德从之,使人往江东探听。 发布时间:2025-08-08 10:08:24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10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