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文摘精选《原子化策略》 内容: 番茄工作法很简单,但据说很有效。 它以25分钟为一个工作单元,要求人们其间必须专注地做一件事,不能间断。 这25分钟之后休息5分钟,然后开始下一个25分钟。 番茄工作法的精髓是,给人们划定一个不可分割的专注时间段。 这就是对时间的原子化使用。 物理学家曾经把小得不能再分割的微粒称为原子,尽管我们现在知道原子可以一分再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原子的概念来类比不可分割的单元。 原子化的方法就是找到(或设定)一件事不可分割的一组单元,并从这些单元出发去做事情。 25分钟作为一个时间段当然可以再分,只不过加上一个25分钟内不可停下或者分心的规则以后,它就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原子时间。 在这25分钟内,你除了连续而专注地工作,没有别的选择。 以番茄工作法为代表的原子化策略非常简单,在推进行动上能见到奇效。 当然还有一种原子化策略,不是以时间段来切分,而是以动作或者操作来切分。 做一件事情必然要分若干个步骤,很多时候这些步骤是约定俗成的。 而原子化的思考方式是,把其中一个步骤单拎出来,看看这个步骤是不是可以再分解,并且通过分解达到优化整个过程的效果。 我在家里经常做饭,做饭时我就会思考和尝试各种提高效率的方法。 比如,我发现像土豆、南瓜、茄子、毛豆这类食材,翻炒至熟比较花时间,炒的时间久了还会出现外层快焦了而里层还没熟的情况。 那怎么办呢? 仔细思考我采用的方法:油炒。 油炒其实有两个作用:第一,使食材由生到熟;第二,跟水煮等方式相比,油炒能产生更多的风味,丰富味觉感受。 那么我能不能把这两个作用分开呢?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方法,我先把土豆这类食材加少量水以后放进微波炉,以高档位转上两分钟,拿出来后就已经熟了几成。 然后我再把它们放到油锅里翻炒,这样只要一两分钟就能出锅了。 如此一来,总体烹饪时间缩短了很多,油炒的风味也没有损失,同时食材的外层和里层得到更均衡的烹制,口感也更赞了。 炒菜中的炒,看似是不能细分的操作,但其实还是可以再分解的。 当我使用原子化的策略,把炒变成更细致的两步以后,原来的过程便得到了优化。 我还有一个类似的经验是冲泡藕粉。 许多人不知道怎样冲泡藕粉。 如果你一上来就往藕粉里倒热水并搅拌,你会发现它很容易结块,一旦结块之后再碾开,几无可能。 错误的泡藕粉方法只有一步,而正确的方法却要两步。 第一步是加冷水。 冷水不是冰水,10℃左右的水就可以了,也不能多加,水量跟藕粉的量差不多就行,然后搅拌调匀,使其均匀溶解成浆状。 第二步才是加热水。 热水温度得在90℃以上,水量是藕粉浆的两倍左右,再快速搅拌,这时藕粉好像膨胀了,并且变得特别黏稠,颜色也变成浅褐色,一股清香逸出。 这时才算大功告成。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把一件事情做好,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正确处理它的原子化步骤。 想想那个着名的笑话:把大象放进冰箱有三步,分别是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进冰箱,关上冰箱门。 显而易见,第二步肯定有问题,它应该被分解成多个更小的步骤才有可能完成。 可是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把复杂的第二步当成一个完整的步骤去做呢? 操作原子化的一个明显好处,就是优化事件实施的流程,以起到提高效率、增进产出、提升质量的效果。 此外,操作的原子化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那就是降低做事的门槛。 如果做一件事是从这件事的最小单元步骤开始,我们就会觉得做起来并不会很难,可以实施。 就拿写小说为例。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它亦真亦幻,与现实的关系若即若离,因而也可以将小说看作一种思想实验。 美国作家凯蒂维兰德认为,写小说的第一步是写一个设问句。 如果一个人可以跟自己的影子对话,会发生什么事呢? 这就可以作为一部小说的基本设问。 用于小说的设问句常常异想天开,甚至百无禁忌,如果它太平淡、太普通,是没法用于写小说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写一个设问句作为写小说的一个原子步骤。 写一个设问句,这道门槛已经足够低,这个小说原子就足以让那些对写小说跃跃欲试的人开始他们的征途。 一部小说肯定有不止一个设问句,在一个基本设问之下,还会产生一个又一个新的设问,在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在不同的人物和场景中发挥作用。 于是从基本设问句开始,就会形成一个设问的网络,每个设问句都可以被看成小说中的原子。 对每个设问句加以回答并适当展开之后,一部小说可能就完成了。 发布时间:2025-08-01 08:39:01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10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