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历史故事《“凿壁偷光”那孩子后来过得怎么样》 内容: 语文书上有篇课文《凿壁偷光》,讲述的是汉朝时期的匡衡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连油灯都点不起,只好偷偷地凿通邻居家的墙壁,依靠投射进来的灯光读书。 据说这个故事有很多疑点,比如隔壁富人家的墙壁能不能被他凿通,投射过来的灯光究竟能不能照到书上的字迹唉,简直不能深究!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凿壁偷光的孩子长大后十分有出息。 匡衡凭借对《诗经》的理解声名远播,还是太子的汉元帝就非常推崇他的文学素养。 汉元帝执政期间,匡衡被擢升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后担任丞相,成了百官之首。 在治国安民上,匡衡极力主张礼让为国,并主张首先从君臣做起。 他还提出减少宫室的开销、反对铺张浪费、修考制、反对苛政、安民抚民等建议,这对千疮百孔的腐败政治无疑有一定的改良作用。 汉元帝和汉成帝都很支持匡衡的主张。 元帝时,匡衡被封为乐安侯。 按照西汉的规定,他因封侯所赐的土地为31万亩,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 但是匡衡利用郡图的失误,在测量时拿出自己小时候的聪明劲儿,借助别人的疏漏给自己足足加了4万多亩。 后来,有人向成帝举发匡衡侵占土地。 成帝大怒,心想:给你小子的已经不少了,你怎么还这么贪。 你是我的老师,又是丞相,不重重地罚你,天下人会怎么说我? 我的面子往哪儿放? 成帝将匡衡撤职法办,他的爵位和封地都被剥夺,并且被贬为平民。 没过几年,匡衡病死于家乡。 小时候是先进典型,老了却成了反面教材。 匡衡的悲剧,就是因为小小的贪欲,以为什么光都是可以借的。 发布时间:2025-07-28 08:43:31 来源:八零生活网 链接:https://www.800185.com/post/10219.html